哈繼銘:消費崛起將成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有力支撐

時間:2010-01-04 10:15   來源:金融時報

  本期做客嘉賓: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哈繼銘

  2009年以來,由投資和消費構成的“內需組合”,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相當程度上彌補了外需萎縮帶來的損失,經濟回升向好趨勢不斷鞏固。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內需和消費,在外需依然不振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今天,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做客本期“首席觀點”欄目,他認為:2010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繼續大幅提升。中國正成為世界消費大國,消費的崛起不僅對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提供有力支撐,更為全球經濟的再平衡貢獻巨大。

  ◎ 2009年中國消費增長引人關注

  記者:中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一直不高,以至於生成“中國人不消費”的外部印象。而近年來的實際數據是否表明這一認識有待修正?

  哈繼銘:我認為這一認識是存在偏差的。確實,我國居民消費佔GDP比重持續下降目前僅有35%,遠低於國際50∼70%的一般水準。但是,中國消費增長的絕對速度並不慢,過去30年保持了多年雙位數的名義增長。近年來中國居民消費增長速度更是迅猛,遠超過任何其他世界前十位消費大國的同期表現。

  橫向比較,中國消費增長也快於其他國家快速工業化階段的消費增速,比如日本在70年代的消費增速9.2%,韓國在80年代的消費增速8.0%。2008年中國位居世界前五大的消費國,根據近10年以來各國消費增長的狀況和中國的消費量及增速(1999~2008年中國居民消費年均增長12.1%),我們估計中國可能在2年內超過英國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居民消費國;而在5年內取代日本第二大居民消費國的地位,僅次於頭號消費大國的美國。

  記者:中金公司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09年以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中國居民的實際收入增長速度均趕超了GDP實際增速,並帶動同期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也大大超過GDP增長率。商務部的相關數據也顯示,今年中國消費增速達歷史最高點。您認為這其中是哪些因素對中國的消費產生了強有力的推動呢?

  哈繼銘:短期來看,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因素:

  其一,收入分配進入拐點。2009年以來,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速度趕超了GDP實際增速,居民收入中經營性收入比重上升,且增長較快。隨著城鎮居民中從事經營活動的人數增加,以及經營狀況的持續趨好,將使經營性收入穩步提高,有利於拉動消費環節。與此同時,農村收入增長也在加快:數據顯示,自去年四季度的4.6%上升至今年三季度的10.3%,已經趕超了城市居民同期收入增長,並且收入實際增速也超過同期GDP增長速度,印證了收入出現拐點。考慮到這一統計口徑還只是農村居民的現金收入,政府近期出臺的諸多政策還間接提高了農村的總體收入:財政部日前發佈《關於規範地方政府消費券發放使用管理的指導意見》,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根據經濟形勢和社會發展需要可發放消費券以擴大並引導消費,發放重點向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優撫對象以及其他困難群體。這一舉措對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的行為起到規範化和鼓勵作用。此外,近期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有望使農民收入受益,同時政府取消農業稅、採取直接補貼、免除農村義務教育學雜費、課本費,以及開始逐步建立農村社保體系(包括醫療和養老保險)。這些舉措都有助於提升農村消費。

  其二,房地產銷售帶動相關下游消費。去年前10個月房地產銷售大幅上升。過去多年的時間序列數據表明,房地產消費的強勁會帶動家電、傢具、裝修材料甚至汽車等其他消費。此外,我們的截面數據分析顯示,2006~2007年全國主要省份的房地產銷售增速和與房地產相關的下游消費(家電、傢具及裝修材料)以及汽車消費的平均增速呈明顯的正相關,彰顯房地產消費無疑將帶動房地產相關下游消費。我們還發現,中西部地區的房地產消費與相關下游消費的關係較東部沿海地區更加明顯,這或許說明中西部地區的買房需求更多的來源於自住需求,而東部沿海地區對於房地產的投資性需求相對較高(顯而易見,相比投資客,以自住為目的的購房者,在購房後更容易引發對傢具、家電、裝修甚至汽車的後續消費)。傢具、家電裝潢材料等分項數據來看均驗證了這一點,這進一步印證了我們2009年9月下旬在中西部地區房地產市場調研觀察到的現象:主要由本地自住需求支撐的中西部地區房價處於較為合理的水準,房地產市場發展較為健康,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全國房地產市場的看點所在。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區房地產銷售額與東部相倣,但銷售面積卻是東部的3倍(因為東部地區房價更高),而購房後產生的下游消費,與房價高低無關,與房屋套數有關(20000元/平方米與5000元/平方米的一套新房,都需要相同數量的沙發、電視),中西部由此產生的房地產下游消費,也將3倍于東部地區。

  ◎城鄉消費變化趨勢有助於推動中國消費長期增長

  記者:2009年經濟金融環境有一定的特殊性,會產生一些短期推動因素。如果從中長期看來,中國消費的可持續增長還會有哪些推手呢?

  哈繼銘:中長期來看,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政府公共教育和醫療支出的增加,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新農村建設的實施和推進,中西部消費潛力的釋放,以及其他推動消費的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將對居民消費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我們可以從城鄉消費兩個角度來具體分析:

  首先,我們看到城市消費正步入更新換代期。經過PPP(購買力平價)調整後中國2008年城市每人平均GDP大致相當於美國的1977年、日本1981年、韓國1994年的經濟發展水準。以上各國同時期的居民消費狀況和未來的消費趨勢預示中國未來城市消費將步入升級換代的黃金時代。前瞻地看,消費支出項目中增長最快的是交通和通訊、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其次是衣著和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而在食品的消費(除外出就餐)比重將進一步下降。同時,中國城市居民消費的重心正逐漸轉向以汽車為代表的中高檔消費品,“可選品”及“奢侈品”的消費增長將快於“必需品”。

  在這裡,我需要特別強調關注汽車方面的消費潛力:國際經驗顯示,一旦收入達到某個臨界點,汽車需求便會呈爆發性增長。中國目前正處於這個階段。儘管剛剛經歷了金融危機,去年前10月中國汽車銷量突破13萬輛,躍居全球第一,足以證明這一點。汽車的普及以及更新換代將是中國消費步入黃金時代的重要標誌及主要支撐。

  此外,我還要特別提示關注醫療衛生方面的消費潛力:中國政府用於醫療衛生和教育的公共投資佔比是處於國際水準的低位,增速低於總體水準並且佔比也在逐步下降。但是,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預計3年內各級政府將投入8500億元,實際投入或大於這個數字,政府投入將帶動個人的醫療衛生支出,使得醫療衛生佔GDP的比例穩步提高,以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保健的需求。因此,我們預期未來這一塊的增長潛力是可觀的。

  其次,我們看到農村消費正在追趕城市。以下三個方面顯示出農村消費的巨大潛力:一是金融危機加速了農村消費觀念城市化。過去多年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務工,長期居於城市使得其被城市消費方式耳濡目染,返鄉之後,很難回到過去農村的低端消費模式。這種農村消費觀念城市化的現象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機後更為明顯——去年底有2000萬農民工失業返鄉,目前已有96%重新就業,但相當一部分沒有再次涌向沿海城市,而是在本地就業。這些人過去在沿海城市打工,屬於流動人口,住的是集體宿舍或者僱主提供的住所,不可能對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產生需求;一旦回到家鄉重新成為常住人口,群居生活改為獨居,有了自己真正的家,對於家電等耐用消費品的購買需求就會爆發。因此,農民工返鄉,從過去離鄉背井時的集體生活轉變為衣錦還鄉後的獨立生活,帶動了過去作為流動人口時壓抑多年的消費需求一次性釋放。而他們的示範效應,也會傳染給家鄉鄰里,將城市中的消費觀念逐步帶到當地。這一點在統計數據上也得到了支撐——農村居民消費傾向(消費支出佔當年收入的比重)今年以來加速上升,且明顯高於城市居民。當然,返鄉的一次性因素只是短期的;如果這些返鄉的農民工持續失業,收入停滯,則無法對未來長遠消費產生支撐。但我們發現,多數人都在當地製造業企業重新找到了工作,這與近兩年大量沿海製造業企業遷移到內地有關,這種企業內遷給返鄉農民工帶來大量當地就業機會,對於未來內地的消費起到可持續的推動。二是農村每人平均年收入剛剛達到城市當初家電消費爆發的水準,未來提升空間巨大。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近期不斷加速,自2008年四季度的4.6%躍升至2009年三季度的10.3%,已經趕超了城市居民同期收入增長。而且政府近期出臺的諸多政策還間接提高了農村收入,這種收入的加速增長使得農村已到了消費需求爆發性增長的關口:估計到2009年末農村每人平均收入可達到6000元,相當於城市居民1999年的水準,而我們發現,城市居民正是在達到了每人平均收入6000元水準之後,在空調、電腦、手機等可選消費品上的需求爆發性增長,這對於未來農村消費走勢有重要參考意義。三是基礎設施投資推動農村消費。1999年之後,城市對於眾多耐用消費品和數位產品的消費開始爆發性增長,原因既包括收入達到特定水準,也包括基礎設施改善對居民消費的推動。雖然增加基礎設施等公共投資可能會在短期內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但基礎設施投資具有外部效應,可提高私人生產要素的生產力,進而長期促進私人投資。而政府近兩年對於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越來越重視,在供水、供電、電信等方面的增速大幅快於城市,這些對農村的基建投入將有助於農村眾多耐用消費品的消費在未來幾年加速增長。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