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油價形成機制或“微調”執行難仍是大問題

時間:2010-03-12 14:51   來源:經濟參考報

  距離上次油價調整已經將近4個月了,但國內成品油價仍然看不到調整的跡象。

  全國人大代表、中石化金陵石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大福兩會期間建議,縮短現行國內油價調價間隔時間,由現行的一個月左右調整為10天,最終實現價格調整的“小步快跑”。國家發改委相關官員也指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發改委會對國內成品油價格的監管制度進行一些細節上的調整。不過,有專家表示,除了成品油定價機制本身的滯後性,定價機制未能嚴格執行是更大的問題。

  縮短調價週期解決調價滯後性

  張大福說,縮短現行國內油價調價間隔時間,這樣既可以避免因價格機制過於透明引發市場過度投機,也可以使國內成品油價格更加貼近當期市場,解決調價滯後問題。

  就成品油形成機制,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稱,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滯後性,把調價間隔時間縮短未嘗不可,但定價機制透明不是造成成品油投機的根本原因,即便調價間隔時間縮短,投機行為仍難以避免。

  “更為透明的定價機制其實是防止投機的最好辦法。至於調價間隔時間,10天恐怕太短了一些,建議縮短為14天,即兩個星期的時間間隔。”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說。

  東方油氣網首席分析師鐘健則認為,調價間隔時間沒有必要縮短,因為一旦縮短到10天,那麼國際油價的波動會被更頻繁地引入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就22個工作日時間過長,不能及時反映國際油價變化這一問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在今年1月28日曾表示,發改委今年將對有關細節進行必要調整,並徵求社會意見。

  嚴格執行定價機制更重要

  除了成品油定價機制本身的滯後性,定價機制未能嚴格執行是更大的一個問題。業內人士擔心,即便成品油定價機制未來實現微調,國家發改委是否會嚴格執行仍是不確定因素。

  張大福10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執行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總體上與國際油價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初步實現了與國際油價的有控制地間接接軌,但也仍然存在調價不到位、調價滯後與偏差等問題。

  2009年,國內成品油價一共經歷了8次調整,其中5次上調,3次下調。張大福稱,其中5次調價明顯滯後,3次調價與國際油價變化趨勢相反,而且8次調價中只有兩次降價的幅度與國際油價變動相當。

  “如果嚴格執行定價機制,2009年的調價次數應為10次,其中8次上漲、2次下降,比實際調價次數增加2次,全年汽柴油價格總水準也將高於實際價格。”張大福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石化上海公司董事長戎光道10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作為石油企業,我們當然希望調價間隔時間能夠縮短,這樣國內油價就會跟國際油價貼得更近,對我們更有利。但是,目前22個工作日的調價間隔時間都未能嚴格執行,何談10天?政府調整油價要考慮的問題太多了,機制真正嚴格執行很難。”(記者 陳偉 孫韶華)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