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于3月26日就房地產信貸問題發表講話稱,已對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提出四大防控要求,包括禁止對囤地捂盤的地產商發放新增貸款,查處其重復抵押問題,對78家退出地產的央企相關貸款項目不予授信,監測查處貸款違規流入股市、房市。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也表示,已經注意到房地產方面的挑戰,正在密切檢測資產的泡沫。而本來已經重啟在即的房地產上市公司權益類再融資計劃再次受阻。可以說,整個中國監管層對地產泡沫可能引發的銀行系統性風險,處於全面戒備狀態。
但這種全面堵截的方式,收效甚微。全面限制房地產行業資金流入,勢必不能增大市場房地產供應,而與此同時,個人房貸依然是中國銀行業所爭搶的主要業務,被視為優良資產,因此房地產供需失衡的局面,沒有在根本上得到改善。一旦讓信貸資金過多流入房地產領域,後面出現地產公司倒閉潮和退房潮,銀行出現大面積壞賬,銀行系統性風險防範則成為難事。
日本和美國歷史上兩次大規模的房地產泡沫教訓,亦可成為今日的中國銀行業的借鑒。
從1986年開始,日本經歷了戰後最嚴重的一次地產價格膨脹,漲幅驚人。到1987年末,日本全國的地價總額為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了1990年地產泡沫破滅前夕,日本地價指數與物價指數之比在短短四年內迅速攀高至1956年的68倍。日本一再放鬆銀根,使利率創下了歷史新低,導致過剩資金大量流入股市和不動產市場。各金融機構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將房地產貸款作為最佳貸款項目,無節制地擴大信貸規模,助長了泡沫的形成。1990年,日本的地產泡沫由於政府干預等原因開始破滅,房價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