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分析人士13日說,雖然從短期來看,中國貿易順差局面不可能發生根本性改變,但從中長期來看,隨著中國對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貿易順差收窄的趨勢正在形成,以逐步趨向貿易平衡的格局。
中國今年首季度貿易順差同比減少達76.7%,3月份出口同比增長24.3%,較1-2月份有所回落,而且70個月來首次出現逆差“高達”72.4億美元,令人始料不及。據中國商務部預計,2010年貿易順差將在2009年比上年減少1000億美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大幅度下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趙晉平說,除了3月份的貿易逆差,不排除今後個別月份還會出逆差甚至連續出現逆差,雖然這並不能改變全年貿易順差的局面,但是相比去年而言,2010年的順差規模將繼續收窄。
趙晉平認為無論是出現貿易逆差或者順差規模縮小,都表明中國貿易失衡的現象正在逐步改善,都有利於中國經濟的調結構、促增長、轉方式,不斷適應劇變中的世界經濟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經歷了從“逆差階段”到“順差階段”的轉變。1993年以前,出現過12次年度貿易逆差。1994年以來一直保持著年度貿易順差。
2003年後,中國年度貿易順差規模持續擴大,導致外匯儲備餘額快速增加至2.4萬億美元,與一些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摩擦頻繁,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也在劇增。
百年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促使長期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中國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出口、投資拉動型轉變為消費拉動型,當前高達60%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難以為繼,必須大幅度降低,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和穩定性,因此,調整結構、擴內需已成中國經濟改革當務之急。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今年早些時候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0年要把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與穩定外需結合起來,著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均衡性。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貿易順差規模持續收窄,這符合中國提出的保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中國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張軍生博士說。
中國目前實施的是“促進出口同時鼓勵進口”的政策。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將在穩定出口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
分析人士預計,隨著中國經濟的平衡較快發展,大宗商品、能源型商品的進口還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較高增速,反危機時期採取的刺激進出口的政策還未到退出時候,但部分內容可以作出調整,譬如,進一步加強對“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產品的出口限制。
“順差是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束這個階段不會一蹴而就,”趙晉平說,“但無論是促進貿易平衡還是調整經濟結構,國際金融危機都給中國帶來‘倒逼’機制,中國必須儘快地、可持續地擴大內需,儘早擺脫過度的對外依賴。”(李雲路 王建華 齊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