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我國第一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後,分析人士預計,今年我國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全球進口煤炭最多的國家。“其實,我國煤炭完全夠用,出現這種情況應是政策原因。”資深煤炭專家李朝林表示。
李朝林表示,雖然我國去年才首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但絕對量並不小,達到1.26億噸,關於今年煤炭進口量,業內爭議很大。“去年發改委會議上,有專家認為隨著今年國內產能的擴大和部分煤礦的復產,進口量應該在7000萬噸。”李朝林說:“但是按照目前勢頭,個人以為我國煤炭進口量有可能會超過1.5億噸,甚至可能超過日本。”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煤炭進口量達到5800萬噸,而去年同期進口量僅為1343萬噸。如果保持這一規模,今年全年煤炭進口有望達到1.7億噸,而日本去年進口煤炭則為1.62億噸。李朝林認為,雖然我國進口煤炭在數量上有可能超過日本,但進口煤炭的含金量比不上日本,出於對運費和環保等因素的考慮,日本對煤炭含熱量和品質的要求相對較高。
限產是煤價高企主因
李朝林認為,我國煤炭儲量豐富、產能龐大,一直是煤炭出口大國,而今大量進口煤炭是政策導向所致。他認為,政府在行業指導方面,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處於壟斷地位的大企業利益得到保護,但同時卻限制了市場競爭。
近年來,以煤炭大省山西為代表,各省都在進行煤炭整合,由政府主導大企業兼併中小企業,不少民營企業在這種整合下退出。 李朝林認為,民營低成本煤炭在我國煤炭總產量中所佔的比重不斷減少,煤炭產品整體價格的攀升將不可避免。
國際煤炭貿易專家黃騰表示,煤炭大量進口,是因國內煤炭價格較高。他分析,今年亞洲經濟情況趨好,而歐美地區經濟依然不景氣,原來供應大西洋地區的煤炭,找不到買主轉而銷往亞洲特別是中國。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政府力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推動了能源的大量消耗。
由於經濟增長的需要,我國煤炭開採量增長迅速,今年前3個月,全國共生產煤炭7.51億噸,同比增長28.1%,但是黃騰認為,真實的增長遠小於此。他分析認為,在煤炭整合前,不少產量沒有納入統計範圍,真實的產量增長約為3-5%。
在今年4月12日召開的中煤協會議上,中煤協領導表示,隨著一批大型現代化煤礦近來陸續投產,煤炭產能過剩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因此抑制總量擴張的形勢變得越來越緊迫。據統計,目前全國煤礦在建(包括新增和改擴建)項目7039個,新增產能15.03億噸。
黃騰認為,應該動態看待產能過剩問題。“很多產業都在發展,隨著需求增加,往往會出現供不應求局面,政府之所以屢屢決定限制產能,是因為有關部門在進行調查時,調查對象往往是大型企業,而大型企業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往往會稱產能過剩以達到國家限制新增產能的目的。“如果一直不批新項目,關停小項目,煤價就下不來。”他預計煤價還會上漲,真正的需求高峰還未到來。
三大煤種進口量均大增
作為煤炭生產消費大國,中國曾一度是煤炭凈出口國,不過這一情況在2009年發生逆轉。2009年我國累計進口煤炭1.26億噸,同比增長超過210%;出口煤炭2240萬噸,同比下降超過50%;全年凈進口1.03億噸。
從煤炭品種上看,近年來,無煙煤和冶金煤進口一直大於出口,但是動力煤一直是出口大於進口,而且由於動力煤出口量較大,使得煤炭出口量總體上大於進口量。但2009年動力煤出口下跌將近一半,而進口增加超過270%,使得動力煤進口大於出口。與此同時,冶金煤和無煙煤的進口量也大幅攀升,同比分別增長411%和78%,而出口量同比均明顯下降。
動力煤進口量增長的原因眾所週知,由於煤電談判不暢、煤炭價格高及運輸瓶頸等原因,不少火電公司特別是南方電廠從國外進口煤炭成本較國內更低。目前,南方電廠進口煤炭有持續增加的趨勢。今年前4月,廣東省進口煤炭1528萬噸,價值12.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50%和220%;寧波口岸進口煤炭229.9萬噸,價值2.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70%和910%。
無煙煤和冶金煤大量進口,則更多是因為我國冶金行業特別是鋼鐵業產能增加迅猛。在投資拉動下,200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達到5.678億噸,產量同比增加了13.5%。(向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