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八年來第一次略微調低了經濟增速預期目標;4%左右,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目標與去年保持不變。這樣的搭配體現了怎樣的意圖?
11.4%,這是2012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率,比2011年12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3.2%,這是今年2月份CPI的同比漲幅。這樣的“開門”數據將怎樣影響未來走勢?
在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經濟增速和物價往往是一對矛盾,由於經濟增速過快引發物價大漲或是一味壓低物價使經濟面臨“失速”風險,都不少見。2012年我國經濟環境面臨嚴峻形勢,從外部環境看,國際經濟環境較為複雜,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經濟復蘇在短期內看不到積極跡象,出口增長下滑幾成定局;同時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風險也不少,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教授告訴記者:“我國經濟正處於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第三個增長週期的調整回落期,原有增長引擎將面臨轉型與升級,長期潛在增長率水準面臨趨勢性放緩,週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的疊加和交織使得今年經濟增勢放緩的壓力有增無減。”對於物價上行壓力,艾洪德分析,全球性寬鬆貨幣政策還將持續,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振蕩,以及中國經濟正處在成本上升的階段,這決定了防通脹仍具有長期性,我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通脹壓力仍不能掉以輕心。
從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不難看出,去年經濟逐季下行的壓力延續至今年一季度。2011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逐季回落,從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2012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11.4%,比2011年12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與之相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從去年年中6.5%的高點回落到年底的4.1%,雖然今年1月份反彈,但主要是春節提前的季節性因素。分析表明,雖然受節日因素助力,製造業PMI指數連續三個月小幅反彈,但推動經濟內生增長動能的轉強尚未有明顯跡象,內外需求的擴張仍未見明顯啟動。CPI方面,在食品價格節後回落的推動下,通脹壓力減退的趨勢將得以延續,但回落的幅度以及與預期的差距仍將擾動市場情緒。
如何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物價的回落,二者之間要尋求好平衡點。不只一位代表委員表示,宏觀調控要過好“兩難”
關,既要防止“經濟下行”,又要控制“物價上行”。全國政協委員馬經表示,在各種矛盾交織的嚴峻形勢下,我國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來應對難題,同時主動放緩經濟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區間回歸,有利於穩定物價,更是為經濟轉型創造條件。
艾洪德認為,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的情況下,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理應成為政策調控的目標。“穩增長”主要是強調要重點防範經濟失速的風險及“硬著陸”,防止經濟劇烈波動。另外,為實現“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這一目標應加快完善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機制,積極推進匯率和利率市場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能源供給體系改革,穩定農業生產和深化農村改革;積極推進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力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全國政協常委何丕潔告訴記者,適度的減稅降費措施是應對“控通脹”和“穩增長”兩難問題的關鍵性措施。我國財政收入增速連續多年高於GDP的增速,財政實力不斷增強,也為實體經濟減稅降費提供了現實條件。
面臨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今年調控目標從“防通脹、調結構、保增長”轉變為“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調低了經濟增速預期目標,提出要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事實上,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無論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還是產業政策都圍繞著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這將為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改善民生提供有力支援。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總的看,我國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呈現增長較快、價格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