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國際投資頭寸狀況分析

時間:2012-05-15 11:15   來源:中國金融

  我國外來投資主要是股權投資,而對外投資主要是債權投資。按照市場規律,前者投資回報通常高於後者,這就造成我國投資收益較低甚至略有逆差

  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分別從流量和存量兩個角度反映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構成國際賬戶的完整內容。根據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國際投資頭寸表(我國分別自1982年和2004年起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國際投資頭寸表為存量概念,文中所稱各年對外資產負債均指當年年末存量數據),2011年,我國對外金融資產(以下簡稱“對外資產”)和對外金融負債(以下簡稱“對外負債”。這裡的對外負債不僅包括一般意義上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的外債,還包括來華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中的股權性負債)均有較大增加,國際投資頭寸繼續呈現對外金融凈資產(以下簡稱“對外凈資產”,又稱“對外凈債權”);由於對外負債增長快於對外資產,對外凈資產增幅放緩。

  2011年我國國際投資頭寸狀況

  對外資產規模不斷擴大,以外匯儲備為主

  2004∼2011年,我國對外資產年均增速達26%(見圖1)。2011年末,對外資產餘額4.72萬億美元,較上年末增長15%,增速略有回落。

  我國對外投資以儲備資產(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頭寸等)運用為主,主要是外匯儲備。2011年末,儲備資產3.26萬億美元,佔總資產的69%(近年來該比例均在七成左右)。2004∼2011年新增對外投資中,儲備資產貢獻了70%,其中2011年貢獻了55%,顯示我國的對外投資多元化取得新進展。2011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3642億美元,佔8%;對外證券投資資產2600億美元,佔6%;其他對外投資資產(主要是對外放款或者存款)8382億美元,佔18%。

  對外負債持續增長,以來華直接投資為主

  2004∼2011年,我國對外負債持續擴張(見圖2),年均增長24%,略低於對外資產增速。2011年末,對外負債達到2.94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1%,增速略有回落,但高於同期對外資產的擴張速度6個百分點。

  我國外來投資以外國來華直接投資為主。2011年末,外國來華直接投資1.80萬億美元(來華直接投資存量已按市價重估,包括了外方未分配利潤和已分配未匯出利潤等所謂按公允值重估的“暗物質”,而非簡單的外商直接投資流量相加),佔總負債的61%(該比例歷年來基本在六成左右,2009年最高,達到68%)。2004∼2011年新增外來投資中,外來直接投資貢獻了63%,其中2011年貢獻了46%,顯示非傳統形式的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已成為我國外來投資的主要來源。2011年末,外來證券投資2485億美元,佔9%;其他外來投資(主要是外債)8907億美元,佔30%。

  對外凈資產進一步增加,但上下半年波動較大

  2004年以來,我國均呈現對外凈資產,且凈資產不斷增長(見圖3)。2004∼2011年,我國對外凈資產年均增長30%,到2011年末已增至1.77萬億美元。由於對外負債增長快於對外資產,2011年對外凈資產增速僅為5%。

  2011年,我國對外凈資產上、下半年呈現不同的走勢。上半年,凈資產增長2971億美元,下半年凈資產下降2103億美元。如果剔除由於修訂時間差異導致的數據不可比情況,上半年凈資產增長1945億美元,下半年下降1077億美元,變化將趨於平緩。上下半年的變化主要是資產價格及匯率變動等因素的影響,如外匯儲備上半年由於這些因素多增691億美元,而下半年下降1202億美元。下半年凈資產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是第四季度由交易引起的外匯儲備僅增長了117億美元,遠低於以往各季,反映了我國國際收支正逐步趨於平衡。對外凈資產下降有利於降低我國對外金融風險暴露。截至2011年末,我國對外凈資產佔GDP的比重為24%,較2007年峰值回落了約10個百分點(見圖4)。

  對外凈資產增長小于經常項目順差,但這並不等於對外資產存量縮水

  2011年末,我國對外凈資產較上年末增長867億美元。理論上,經常項目順差應轉化為當年對外凈資產的增加,但現實中兩者存在差異。這一方面是因為2011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統計誤差與遺漏為負值,導致沒有增加相應的凈資產;另一方面是因為估值因素和其他統計調整的影響,其中包括資產價格和匯率變動導致市價重估後的賬面價值變化、統計口徑變化及補報數據等形成的資產或負債存量的調整、流量與存量數據來源不同或修訂時間不一致所產生的差異、數據源本身不匹配等。在編制國際投資頭寸表的具體過程中,2011年,上述統計調整均引起我國對外資產和負債的上調,只是因為負債的上調幅度大於資產,才造成我國對外凈資產“縮水”,期間沒有對應的對外投資或者外來投資活動,更沒有實際的對外投資損失。

  國際投資頭寸的國際比較

  由於絕大多數國家尚未公佈2011年國際投資頭寸表,本文在國際比較中使用各國(包括中國)2010年數據,數據來源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2年2月《國際金融統計》。

  我國對外資產列世界第七位,儲備資產為世界第一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0年末,美國對外資產列世界第一位,總額為20.3萬億美元;第二位是英國15.5萬億美元;之後是德國、日本、法國和盧森堡,對外資產總額分別為8.5萬億美元、6.9萬億美元、6.8萬億美元和6.6萬億美元;中國以4.1萬億美元排在第七位。但我國的儲備資產列世界第一位,佔全球儲備資產的近三分之一。

  從對外資產的結構看,歐美發達國家儲備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都很低(見圖5),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等均在1%∼3%,日本為16%。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這一比例明顯較高,韓國、俄羅斯、巴西分別為42%、41%、47%,印度的佔比甚至超過中國達到73%(其對外資產僅有0.4萬億美元)。

  發達國家的證券投資資產(包含金融衍生資產)佔總資產的比例較高。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均在50%左右;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這一比例很低,俄羅斯和印度等均低於3%,巴西與中國相似在6%左右。多數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資產佔比較高,在20%∼30%之間,只有英國和日本,在10%左右。我國的該項只有8%。這反映出包括我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受制于政策約束、市場條件等因素,民間對外金融投資渠道有限、規模不足(見圖5)。

  我國對外負債列世界第十二位

  2010年末,美國對外負債列世界第一位,總額22.8萬億美元,其次是英國,總額為16.1萬億美元,之後是德國、法國、盧森堡和日本,負債總額分別為7.2萬億美元、7.0萬億美元、6.5萬億美元和3.8萬億美元;我國以2.4萬億美元列第十二位。

  從對外負債的結構看,主要發達國家均以證券投資負債(包含金融衍生負債)為主,佔總負債的比例均超過50%,美國最高達到67%。巴西的佔比也達到44%,俄羅斯和印度分別為24%和27%,中國只有9%。主要發達國家直接投資負債佔比均較低,美國12%,英國8%,德國13%,日本只有6%。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該項佔比較高,俄羅斯、巴西、印度分別為43%、45%和31%,中國甚至高達65%。該佔比顯示了不同國家利用外資方式的差異,也反映出證券市場的發展水準的高低。

  我國對外凈資產已連續五年列世界第二位

  2010年末,日本是世界對外凈資產最大的國家,達到3.1萬億美元,中國以1.7萬億美元列第二位,德國1.3萬億美元列第三位。凈資產國主要是傳統的經常項目順差國(見表1)。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凈負債國,2010年凈負債為2.5萬億美元,其次是西班牙和巴西,凈負債分別為1.3萬億美元和0.9萬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我國對外金融資產負債雖然增長較快,但整體的對外金融開放度仍然較低。近年來,我國對外資產負債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總體規模不斷擴大。但總的來看,2011年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總規模與GDP之比為1.1(見表2),與2007年相當,近年來沒有大的變化。2010年,英國的這一比例為37.1,法國為11.3,德國為9.2,美國為3.3,日本為1.8。而我國扣除外匯儲備以外的資產負債總規模與GDP之比更低,只有0.6。儘管我國已連續五年位列世界第二大凈債權國,但對外凈資產的大小並不能代表金融實力的強弱,一個國家的金融實力更多取決於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金融部門的國際競爭能力及其主權貨幣的國際化程度等因素,就此可言,我國離金融強國還有很大差距。

  我國對外凈資產規模不斷增大,外匯資源使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既是利用外資大國,更是資本輸出大國,已成為國際資本供應的一支重要新興力量。對外凈資產增加表明我國對外金融狀況具有較好的可持續性,可以在國際金融動蕩中發揮重要的穩定作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凈資產意味著我國輸出資源的數量大於對國外資源的利用。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外來投資主要是來華直接投資,而對外投資主要是儲備資產運用。前者主要是股權投資,後者主要是債權投資。按照市場規律,股權投資回報通常高於債權投資,這就造成我國投資收益較低甚至略有逆差。這一現狀表明,我國拓寬民間對外投資渠道、通過“藏匯於民”逐步提高對外投資回報仍有較大空間。但這裡有必要指出幾個問題。首先,拓寬對外投資渠道事關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涉及多個部門、多項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不是個別部門的責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據測算,2005∼2011年我國外來投資的綜合回報率高出對外投資的綜合回報率約3個百分點,與國內一年期的法定人民幣存貸款利差大體相當,二者差異不可過分誇大,況且來華直接投資還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不能只算簡單的經濟賬。再次,外來投資回報中,相當一部分是企業應付給外方股東的已分配未匯出利潤和未分配利潤,因外商看好中國市場繼續滾動投資,並沒有發生實際的資金流出,而只是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的一種賬務處理。

  我國對外資產和負債的項目集中,存在結構不匹配。從對外資產和負債的項目構成上看,2011年儲備資產和來華直接投資均佔我國對外資產和負債總額的60%以上,表明對外資產和對外負債的形式多樣化不足。從直接投資來看,2011年末我國對外直接投資3642億美元,來華直接投資18042億美元,負債是資產的5倍。從持有人來看,我國對外資產絕大部分集中在貨幣當局和金融機構,分別佔70%和11%,其他部門只佔19%。而我國對外負債絕大多數集中在其他部門,佔75%,政府部門(包括貨幣當局)、金融機構分別只佔3%和22%。由此可見,儘管國家整體上對外凈資產,但民間部門還是對外凈負債,企業大量的對外負債並沒有相應的對外資產匹配。這也是市場出於償債負擔增加的憂慮、對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通常反應過度的一個重要原因。(管 濤  周 濟 作者單位: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管濤係司長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和機構意見。)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