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末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份CPI,如無意外,將繼續低於2%。在8月份蔬菜價格上漲帶動消費物價一度走高後,9月份CPI回落至1.9%證明8月份的上漲不過是幾場颱風的後遺症而已,整體經濟環境並不支援物價走高。
通常情況下,經濟增長和物價上漲往往呈正相關關係,經濟增長得越快,物價漲得越厲害。在我國,情況略有變化。由於我國傾向於採取以投入換產出的生產方式,經濟增長嚴重依賴資本累積,所以每當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時候,總是很容易引發需求拉動型的物價上漲。另外,由於我國市場經濟尚處在初級水準,農產品產銷資訊不通暢,再加上每人平均收入剛進入世界中等水準,食品消費仍是民眾生活中的重要支出,所以物價上漲還受到農產品生產週期的較大影響。恰逢本世紀頭十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十年,年均增長率達到兩位數。於是每當食品價格步入上行週期,兩方面因素同時發力,物價就會出現快速上漲。2000年以來發生的三輪物價上行,原因大都在於此。
當前物價之所以處於低位,也可以用這一邏輯解釋。從2011年開始,在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影響下,我國經濟也出現了減速的現象。同時豬肉價格上行週期在去年年中見頂後開始下行。這兩方面因素疊加,去年7月份以來CPI逐步回落。
當前我國經濟受世界經濟探底的影響,增長減速短期很難出現明顯改變。而物價是經濟增長的滯後指標,當前經濟情況會影響未來數月物價走勢,所以如果僅看四季度的情況,經濟增長對物價上行的推力不大,糧食價格受到國內再次豐收影響也缺乏高企的基礎,年內看二者都不會推高CPI。
但對於物價趨勢,上述影響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市場上總是存在兩種力量,一種是促使物價下降的力量,一種是促使物價上漲的力量,它們一直在暗中角力,哪一方力量大,物價的天平就會向哪一方傾斜。我們在關注物價下降力量的同時,不能忽視拉升物價的力量。
從外部環境看,美國Q E3的推出必將導致國際市場流動性過剩,這既會推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給我國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也會導致熱錢流入,直接增加國內市場貨幣流量。從國內環境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逐步進入新的階段,勞動力、土地價格都在上漲,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將長期存在。內外兩種趨勢的重合,對物價上漲進而通脹的影響不容低估。
中國經濟將帶著次高增長和較低通脹的成績單進入2013年。明年物價形勢會不會發生逆轉,還要看兩種力量的消長情況。普遍的預測是,經濟增長明年不會較今年顯著加速,所以經濟上行帶給物價的推力應該不大。但輸入型通脹和國內成本的變化目前很難做出準確判斷。據農業專家預測,受國際糧價上漲影響,以豬肉價格為代表的農產品價格明年可能走高。目前已經出現的牛羊肉漲價的情況,我們不妨視之為漲價因素擾動物價走勢的一個苗頭。所以雖然通脹壓力短期無虞,但並非可以高枕無憂,對於各種可能導致物價上漲的內外因素,我們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