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為7.7%,其中第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8.1%、7.6%和7.4%,延續了去年以來增幅回落的運作態勢。其中第三季度增幅甚至低於2009年同期,僅比2009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的單季增長幅度略高。對於這樣的經濟形勢,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認識,要從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變化上客觀對待當前經濟形勢,既不要過度擔心,又要理性對待。
經濟築底企穩符合政策預期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作雖然延續了去年以來增幅回落的運作態勢,但經濟運作總體是平穩的。第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雖然降低到7.4%,低於計劃目標0.1個百分點,但前三季度累計仍然高於7.5%計劃目標0.2個百分點,說明經濟的運作結果符合年初的預期。而且,從發展趨勢上看,目前經濟運作出現企穩回升的態勢,不會進一步下滑。
首先,經濟先行指標開始回暖。9月PMI指數是49.8%,比8月回升0.6個百分點,10月PMI進一步回升到50.2%,重回榮枯線之上。其次,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出現明顯回升。9、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分別為14.2%和14.5%,比8月分別高1.0和1.3個百分點;9、10月外貿出口增速分別為9.9%和11.6%,增速比8月分別回升7.2和8.9個百分點;9、10月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23.1%和22.4%,增速比1-8月累計增速分別回升了3.7和2.2個百分點。第三,經濟增長速度回升,經濟運作的活躍度增加。9、10月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分別為9.2%和9.6%,比8月增速分別加快0.3和0.7個百分點;9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增速比8月回升14個百分點;9月貨運量增長11.8%,比8月回升2.2個百分點。上述經濟指標變化說明,前期“穩增長”的政策效應逐漸顯現,經濟築底趨穩,未來有望穩中略升。
應該看到,經濟增速回落符合宏觀調控的政策預期,是宏觀調控的結果。目前的經濟增長,與經濟危機時期2009-2010年的增長有本質的不同,那時的增長是著力強調保增長,增長速度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可以為增長速度讓路。而目前的經濟增長是強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增長,是強調經濟品質的增長,是強調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增長,是強調管理通脹預期的增長,是強調節能減排的增長。目前的增長是國家主動進行宏觀調控的結果,符合宏觀政策調控預期。
經濟結構調整有所改善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與去年相比雖然有所減緩,但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為結構調整創造了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為結構調整增加了動力,促進了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和深化。
首先,產業結構有所改善。表現之一是輕工業增速略快於重工業,轉變了長期以來重工業增長明顯快於輕工業增長的格局,特別是高耗能行業增速明顯放緩。今年1-10月,重工業增長9.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輕工業增長10.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7個百分點,輕工業增長略快於重工業,且輕重工業增長比較協調。同時,鋼鐵、化工、電力、建材和有色金屬五大高耗能行業的增長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減緩;表現之二是工業內部結構開始分化。傳統產業增長速度回落幅度在加大,但新興產業增長速度在加快。1-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增長速度是11.7%,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快1.7個百分點。表現之三是服務業比重有所提升。1-9月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是43.8%,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
其次,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在逐步縮小,區域經濟結構的協調性在增強。無論是從經濟增長速度,還是從投資的增長速度,當前中西部地區都高於東部地區,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縮小。1-10月東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長8.4%,中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長10.7%,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長12.8%;1-10月固定資產投資東部地區增長18.2%,中部地區增長26.0%,西部地區增長24.2%。其中民間投資東部地區比去年同期增長21.8%,中部地區增長28.1%;西部地區增長29.5%。民間投資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平均增幅,說明市場自發的投資需求機制是主導,經濟增長的市場需求機制運轉正常。
第三,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協調拉動作用有所改善。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是55%,比上年增加7.1個百分點,關於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是50.5%,比上年減小2.9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是-5.5%,比上年減小4.2個百分點。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中投資與消費關係以及內外需失衡的現象有所改善。
第四,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有所改善,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有所提高。1-9月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名義增長13.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0個百分點,快於同期GDP增速2.1個百分點,佔同期每人平均GDP的70.2%,比上年同期提高2.0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5.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3%,快於同期GDP增速4.6個百分點,佔同期每人平均GDP的25.8%,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1-9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90588億元,同比增長10.9%,佔同期GDP的25.6%,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第五,經濟增長雖然回落,價格調控符合預期。自去年8月以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呈現總體回落的走勢,1-10月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2.7%,漲幅比上年同期減小2.9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減小2.7個百分點。其中7-10月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均在2.0%及以下,且目前繼續呈現價格漲幅在底部運作的走勢,價格上漲的壓力明顯緩解。
經濟運作的內在機制穩定
從當前經濟運作的態勢分析,經濟增長速度雖然有所回落,但呈現平穩回落,並未超出預期。
從工業增加值增幅變化來看,工業增長速度由2011年2月的14.9%回落到12月的12.8%,今年1-10月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10.0%,各月的增長速度由2月的11.4%回落到8月的8.9%,9、10月分別小幅回升為9.2%和9.6%。總體上看,各月工業增加值的降幅呈現平穩回落的態勢,並未出現大幅回落的現象,且9、10月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可能預示著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回落的拐點出現。
從需求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雖然略有回落,但仍然保持較快增長。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由1-2月的24.9%回落到1-12月的23.8%,回落幅度並不明顯。今年1-9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為20.5%(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8.8%),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4.4個百分點(按可比價計算,增幅比上年增加1.9個百分點),雖然名義增速為十年來最低,但也保持了20%以上的較快增長,而且實際增速還超過上年同期。今年2-10月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21.5%、20.9%、20.2%、20.1%、20.4%、20.4%、20.2%、20.5%和20.7%,增幅呈現前期平穩回落、後期平穩略增的態勢,且總體上看,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這也說明當前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增長沒有出現超出預期的回落。而固定資產投資的平穩增長,也正是前期國家宏觀政策主動調整的預期結果,明顯地改善了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增長的格局。消費需求同樣保持了平穩略有回落的增長態勢:2011年各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基本保持在17%左右的平穩增長速度,2012年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14.1%(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8%),增幅比上年同期減慢2.9個百分點(若按可比價計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比上年反而增加0.5個百分點),但這是在國家停止家電及農用車消費鼓勵政策的影響結果,而且零售額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的速度也是協調的,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明顯提高,消費增長也沒有出現超出預期的回落,各月的增長速度回落也是平穩的。
從出口需求來看,1-10月出口增長7.8%,增幅比上年同期減小14.2個百分點,增幅減少很大,但這個增幅也基本符合全年外貿出口增長10%左右的計劃預期,9、10月當月外貿出口增速分別恢復到9.9%和11.6%的增長。在全球經濟復蘇艱難,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洲各國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保持這樣的速度實屬不易。
從三大需求與經濟增長的變化關係上看,今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主要是外部環境的影響,是出口增長速度的大幅度回落影響了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而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並沒有產生負面的影響,反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所增加。在暫時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我們對外貿出口增長速度和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要求不能脫離實際,要順勢而為,應保持適度、合理增長速度,使經濟運作的成本最小、效益最大,而不能不切實際過度的追求出口的高增長,更不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過度追求提高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目前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與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經濟環境相適應,與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長期要求相適應,符合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預期,經濟增長並沒有出現過度的下滑,因此不必因此而過度擔心,更不必因此而驚慌失措。為了穩定經濟增長,國家在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基礎上已經採取了一系列微調措施,這些措施對於穩定經濟增長、解決企業經營壓力將產生積極作用,其效果在9、10月的經濟運作統計結果中已經顯現出來。當前應該切實落實中央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冷靜觀察經濟運作的變化,並根據經濟運作的實際情況採取進一步的微調措施,但一定防止避免貨幣政策進入寬鬆化渠道。前幾年寬鬆貨幣政策放出的貨幣並未完全消化,今年新增貸款指標8萬億元,不是一個很低的數字。一旦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大量貨幣進入市場,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很快就會增加,會推動價格很快上漲。因此要避免因經濟增長減速而過多發行貨幣,要警惕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盲目地、急躁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防止過快的放大信貸規模,更要防止信貸資金過多地流入房地產領域。(徐連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