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政策未來仍以穩字當頭 不會大幅寬鬆

時間:2012-12-07 0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隨著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2013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將會如何“定調”引發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專家普遍認為,在國際經濟環境尚未好轉,國內經濟運作尋求新平衡的背景下,未來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會出現較大放鬆,並適時適度地進行預調微調。

  政策措施效果初步顯現

  隨著“穩增長”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逐步顯現。專家普遍認為,繼9、10月份我國經濟連續兩個月出現回暖後,11月份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先行指標再度站在經濟榮枯線之上,預示我國經濟增長將延續回升趨勢,顯示四季度經濟走勢已經企穩。

  “中國經濟築底並小幅回升主要得益於宏觀政策預調微調。”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今年央行兩次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兩次降息,啟動了一批關係民生的基礎設施項目等,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終於得以顯現。此外,市場也有個自我調整的過程,前一階段大規模去庫存騰出了現在的發展空間,去庫存後有一個回補的過程,因而拉動了經濟增長。

  宏觀調控也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得到有效控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CPI漲幅總體走低,避免了物價較快上漲加重百姓生活負擔的局面出現。同時也為宏觀政策預備了更大的調控空間,一旦國際經濟形勢出現嚴重惡化,貨幣政策還有足夠的迴旋餘地。

  政策會保持穩定性持續性

  “明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延續今年的基調,有望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由於今年國家的赤字水準不高,再加上為實現穩增長而批復的一些建設規劃需要加快實施,預計明年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此外,隨著國家結構性減稅的推進以及“營改增”、房產稅試點範圍的擴大,國家財政補貼投入將加大,赤字規模也將隨之擴大。因此,財政的寬鬆力度將加強。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在宏觀政策方面,既然強調連續性和穩定性,明年將會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前者支出的重點仍是交通、農田水利和保障房等民生領域;後者總體是相機抉擇的,初始取向與今年下半年鬆緊程度幾乎相當,由於存在“要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的提法,在物價持續回升的一些月份,貨幣政策可能還會向收的方向回撤。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明年政策總體會保持寬鬆,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貨幣政策延續穩中有松格局;由於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資本流入放緩、順差收窄,新增外匯佔款下降,導致傳統貨幣擴張機制發生變化,通過下調存準率來彌補流動性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結構性減稅成調控新招

  “儘管目前已經達到築底反彈的地步,但未來經濟仍然面臨著以往更大的困難。”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指出,宏觀調控空間正在變窄。從2008年至今,已經持續實施了長達4年的擴張性經濟政策操作,面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態勢,擴張性經濟政策的藥效在下降,而經濟結構、物價上漲的種種挑戰相對於過去更加嚴峻,副作用逐漸顯現。所以,宏觀經濟政策調控除了穩增長、保增長之外,還必須同時調結構、穩物價,而結構性減稅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各种經濟政策之間的一種平衡器,並在某種意義上已成為中國宏觀調控的主戰場。

  不過,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看來,明年推動經濟溫和復蘇也存在有利因素:出口的負面衝擊減輕,外需平穩增長,產品庫存壓力將比今年明顯下降,房地產投資將溫和復蘇,基礎設施投資將繼續成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援之一,消費也將實現平穩增長。

  巴曙松表示,隨著週期性回落節奏接近尾聲以及週期性波動幅度的減小,結構性問題將變得更為重要。這種結構性轉變意味著明年的宏觀政策將在週期性政策與結構性改革之間取得平衡。在此背景下,應對經濟週期性回落的刺激政策將以不對市場經濟結構造成傷害為前提,逆週期政策應以不降低長期潛在增長率為條件。本報記者 周小苑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