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猶如世界經濟上空的沉沉黑雲,滾滾翻捲,不斷蔓延。為應對危機,世界各國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穩定金融、刺激經濟的政策。去年11月,中國政府果斷決策,迅速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及時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形成了系統完整的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所有計劃。
這是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相結合的所有計劃,是調整振興產業和加強科技支撐的所有計劃,是改革創新和實現新發展的所有計劃,是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保障的所有計劃。半年來的實踐表明,這所有計劃已初見成效,不但使經濟運作出現積極變化,而且進一步提高了經濟發展的品質。
應對危機、促進增長所有計劃的實踐也清楚地表明:這場金融危機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作為一個世界貿易大國,面臨著外需不足導致出口不振的很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實屬來之不易。但是,我們還必須清醒認識到國際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充分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
擴內需、促外需,穩定經濟發展的大局
與時間賽跑,與金融危機造成的不利影響賽跑,擴大國內需求,穩定和促進外需,努力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是所有計劃的核心內容。
人們注意到,這半年多來,國務院連續召開了33次常務會議,研究討論了74項議題。其中,31次會議、51項議題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直接相關。
面對外部需求的急劇萎縮,全面擴大國內需求成為政策的著力點。自去年四季度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來,中央加大了政府公共投資力度。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中央政府公共投資1040億元的基礎上,2009年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資安排9080億元,增加4857億元,用於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建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汶川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等方面。截止到4月30日,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已累計安排下達5189億元,執行進度為57%。
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以投資促消費是這所有計劃的重要支點。從拿出鉅額財政補貼鼓勵家電下鄉、農機下鄉,到進一步減輕企業和個人稅費負擔,從積極擴大住房、汽車、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到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減輕居民醫療負擔,從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中小學教師待遇,到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水準,一份份“真金白銀”的財政支出,一項項力度空前的舉措部署,成為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利器。
為支援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250億元補貼資金。財政部數據表明,農民購買家電下鄉產品十分踴躍,全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出現逐月翻番態勢。截至4月底,全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突破760萬台件。近日,國家又出臺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措施,中央財政用於將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增加到50億元,同時安排20億元用於家電“以舊換新”。
受政府出臺的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汽車振興規劃等擴大汽車消費政策推動,今年以來我國汽車銷售創歷史新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在一季度全國汽車銷售268萬輛基礎上,4月份國產汽車銷售繼續攀高,銷量超過115萬輛,同比增長25%。
在擴大內需的同時,努力保住外部需求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海關總署今年5月12日發佈的數字顯示,雖然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前4個月同比下降20%以上,但繼3月份進出口實現環比增長後,4月份我國進出口環比再現增長,外貿呈現企穩跡象。
我國從2009年起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企業因此一年可減負1200億元。據測算,大規模的結構性減稅政策,一年可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說,通過著力調整內需和外需結構,我國將加快形成以內需為主和積極利用外需共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使經濟向更加均衡的發展方式轉變。
解近憂,謀遠慮,在所有計劃推動下,今年一季度以來,我國經濟運作顯現出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