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業價格應儘快走出屢被質疑的怪圈

時間:2009-11-04 12:19   來源:工人日報
  我國北方地區相繼進入了供暖季節,圍繞供暖價格而起的爭議,也似乎隨寒潮的降臨而進入“冬眠”狀態。幾乎毫無例外,各地都執行了地方政府一錘定音給出的本供暖季的終極價格。

  從本報10月中旬開始的“聚焦今冬供熱價格”的系列報道可以發現,因市民要求召開“供暖降價聽證會”而引起輿論關注的蘭州供暖價格,最終因“政府保證品質的承諾”而得以平息。除蘭州外,供暖價格不變的還有瀋陽、北京、濟南等城市,而價格下降的也不是沒有,比如甘肅慶陽。

  經濟生活中,最能觸動人們神經的,往往是公用事業價格變動。因為不論價格如何變化,都牽扯到每個人的錢袋子。所以,當蘭州市民洪維發現,去年因煤價上漲而暴漲50%的供熱價格,並沒有因為今年煤價下跌近四成而相應降價後,就提出要求召開“降價聽證會”。

  由此,去年因同樣理由提高供熱價格的各地主管部門、供熱單位,都同樣面對這樣的民意疑問:煤價漲,熱價漲,因為煤價佔熱價成本的60%至70%,可是,在成本構成不變的情況下,煤價跌了,熱價為什麼不降?

  供熱具有自然壟斷屬性,屬於公用事業,其價格要接受政府規制。在這場爭論中,被推向輿論風口浪尖的多是政府主管部門。而因為公用事業價格,今年以來,不少地方的政府主管部門不時被質疑,比如批准風景區門票價格上漲,比如上調水價等等。

  每次漲價,理由毫無例外地都是價格低於成本,企業經營困難,按規定舉行的價格聽證會也自然被戲稱為“價格聽漲會”。眾所週知,目前,我國城市公用事業定價遵循的是“成本加微利”的原則。微利確定了,決定價格的就是成本。而成本核算,主管部門主要以企業上報的數字為依據,因而每次公眾質疑的焦點,就是企業成本構成是否合理。

  也正因為每次提供給大眾的企業成本構成說明不具有公眾認可的權威性,在類似的供需雙方之間的博弈中,理應超然、中立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門,似乎無從走出屢被公眾質疑的怪圈,政府的公信力無形中受損。

  走出怪圈,除了真正實現公開透明的定價程式,讓消費者明瞭定價依據外,別無他法。定價程式公開透明不能止于召開聽證會,真正的關鍵在於,要提供讓公眾認可的企業經營成本。

  其實,要消除政府、公眾與公用事業企業在定價過程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可採用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可要求公用事業企業定期公佈經營狀況和成本資訊,及時把握企業的經營及資金投入狀況;可對企業的財務數據,委託專業、獨立的會計公司進行嚴格的核算,政府定價部門和監管部門對企業的財務數據以及仲介機構的核算進行嚴格審計;政府還可利用其監督職能,監督公用事業企業的設備採購及工程建設項目,嚴格執行公開、透明的招投標程式,等等。

  辦法總比問題多,關鍵在於是否想解決問題。事關公用事業定價,只要切實從惠及民生這一點出發,我們相信,各級政府應該能做得更好。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