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已拉開序幕。島外、海外的大牌企業紛紛涌入尋找機會,而一些以中小型、海南本土為特徵的非公有制企業亦躍躍欲試。
誰將成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主力?正在此間召開的海南“兩會”上,建言獻策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發出了兩種不同聲音。
人大代表黃堅在談到中部地區五指山市的未來發展時表示,建設中部旅遊景點要讓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另一位代表在談到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總體規劃時稱,要徵詢來海南投資的大企業的意見。
大企業主導論在政協委員中也有認同。民盟海南省委員會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軟環境建設的建議》中稱,用大企業、大品牌來帶動市場規範發展,引導和支援國內外大企業參與海南旅遊企業的改造和重組,催生一批海南知名旅遊品牌,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旅遊企業集團。而農工黨海南省委員會亦在提案中表示,要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參與海南森林旅遊業建設。
“要讓中小企業參與海南新一輪開發建設!”與此同時,海南省工商聯的委員們發出強烈呼聲。
他們在一份題為《突破融資瓶頸 力助非公經濟》的提案中明確表示,去年海南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在金融危機之下不降反升,平穩發展,成為海南經濟運作一道堅定的“上行線”。希望政府能引導非公經濟投身國際旅遊島建設。
二00三年,海南實施新興工業發展戰略,通過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大力發展現代工業使海南經濟躍上新臺階。近年,海南政府注意到中小型企業、本土企業、非公經濟企業在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等方面起到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扶持。
海南省長羅保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海南將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五千五百萬元,希望撬動中小企業擔保貸款十五億元。
國際旅遊島建設被稱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第二次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國家賦予海南六大定位,每一項都是一篇大文章。產業發展涵蓋了三次產業。僅旅遊業服務設施建設,就需要高、中、低各種檔次合理搭配,才能滿足遊客需求。這些都為海南“非公”企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然而,面對重大利好發展機遇,為何以中小、本土為主的“非公”企業擔憂被邊緣化呢?
一位委員稱,因為資訊不對稱,對大多數“非公”企業而言,國際旅遊島仍是一個“口號”,創業軟環境滯後,找不到參與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更為重要的是,許多行業開放程度不夠,尤其一些產業鏈長、回報率高的行業欲入而不得。
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遠景是“度假天堂”和“幸福家園”,富民是最根本的目的。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鄧小剛日前表示,海南經濟的持續增長力在於海南本土企業的培植和壯大。國際旅遊島建設給予了海南企業發展的契機。
人大代表、文昌市委書記裴成敏介紹說,文昌龍樓鎮正在試點企業和農民合作發展鄉村旅遊的項目,“國際旅遊島建設中,大企業有資金、項目運作等優勢。但本地中小企業也有靈活、根植底層的特色,它們應該互容互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