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民幣升值不必過分擔憂

時間:2010-03-10 14:18   來源:荊楚網

  兩會期間,人民幣匯率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特殊的匯率形成機制“也是我們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所有政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的政策遲早也有一個退出的問題。”

  數據顯示,自2008年年中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在6.82—6.83附近,沒有變化。分析人士指出,這正是周小川說提到的人民幣“特殊的匯率形成機制”。

  周小川的本次表態,被認為是中國官方對人民幣升值的一次明確信號。

  此前,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曾對人民幣升值表示,“從人民幣匯率的長期趨勢來看,升值有助於我國在國際交換中獲取更多利益,對國家經濟發展是有利的。但需要強調的是,人民幣的升值,應當是長期、緩慢 且逐步升值的過程”。

  對於人民幣升值,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曾旗幟鮮明的指出,“如果我們繼續實行這樣的人民幣低估的政策,不僅會引起國際上的一些不平衡和貿易的糾紛,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得我們自己本身國內市場的開發缺乏足夠的動力。” “還是那句話‘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即使美國人不對我們施加壓力,我們自己就可以無限期的拖下去嗎?我想是不能的。”

  人民幣低估是多种經濟失衡的關鍵

  通過本幣匯率低估促進出口和古老的重商主義思想有關。重商主義流行于18世紀的歐洲,其中心思想是通過政府干預促進出口、限制進口,賺取金銀等貨幣。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嚴厲抨擊重商主義,倡導自由貿易。英國從此確立了自由貿易的宗旨,並持續繁榮200多年。

  興盛于二戰之後的出口導向戰略,其實是重商主義的復活。它的宗旨也是通過政府干預促進出口、限制進口,賺取外匯。它在發展中國家普遍流行,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歷短暫的繁榮後陷入困境。

  本幣匯率低估是促進出口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國就採用人民幣匯率低估的方式促進出口。

  人民幣匯率低估的真實含義其實很簡單,就是:央行高價收購外匯。換句話說,央行對用美元、歐元、日元購買中國產品的歐美日消費者、企業進行補貼。在人民幣低估的貨幣環境下,中國大量的財富白送給歐美。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大印鈔票,導致中國政府持有的外匯購買力急劇下降。中國因為人民幣低估,要吃兩輪虧。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歐美消費者和中國出口企業佔了人民幣低估的便宜,總有人為之承擔代價。承擔代價就是中國的非出口企業和老百姓。央行通過多印人民幣收購外匯,導致人民幣通貨膨脹。2008年,中國外匯儲備高達近2萬億美元。央行為高額外匯儲備多發人民幣10幾萬億。新增人民幣是2008年之前房價高漲、消費品物價上漲等經濟現象的重要推手。不過,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天天抱怨的房價和人民幣低估之間的這一關係。人民幣低估讓出口企業患上依賴症,一旦外部訂單下滑,出口企業就難以支撐;人民幣低估也讓內需市場縮小,因為人們的購買力被挪給歐美消費者……總之,諸如輸入通脹、高房價、低內需、經濟結構不合理、蟻族等種种經濟現象,都或多或少與人民幣低估有關。

  人民幣升值越早越好

  對人民幣幣升值的擔憂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 日本《廣場協議》恐懼症。很多學者認為日本參與《廣場協議》讓日元升值導致日本經濟衰落。實際上,日本經濟當時已經被老齡化以及政府的重重管制拖死,日元升值並不是日本衰落的原因。同時參與《廣場協議》的還有德國,德國經濟並未受到馬克升值的衝擊,反倒有所發展。

  2、 對出口企業倒閉的擔心。的確,人民幣升值會讓出口企業受到一定衝擊,但是,隨著升值所帶來國內需求的增加,出口企業可以更多地轉向內需。 2.4萬億外匯儲備可以動用起來,降低國內的生產成本和生活成本,並可以減輕中美貿易失衡。2.4萬億外匯儲備可以購買121億噸美國小麥、可以購買1萬架波音747飛機……

  3、 對國際遊資的擔心。國際遊資進入中國賭人民幣升值的傳聞起自2006年,但是這些年來,人民幣有幾次小幅升值,但從來沒有出現所謂的國際遊資套利。因為中國的資本項目並未放開,國際遊資大規模進入中國的條件並不具備。實際上,進入中國的外資主要目的是購買中國的廉價資產,這是長期行為,而不是短期炒作。

  2002年中國外匯儲備突破2800億,居世界第二;2003年外匯儲備達到4032.5億美元; 2004年外匯儲備6099億;2005年外匯儲備8189億美元;200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餘額10663億美元……2010年2月,外匯儲備達2.4萬億美元。

  每一次外匯儲備猛增,都有學者呼籲人民幣應儘快升值、儘快實現匯率市場化。但是,近10年過去,人民幣升值和市場化的步伐非常緩慢。儘管以上顧慮並不成立,但它們卻在困擾著決策者。但是,越推遲決策,就會越讓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因素擴大化,從而越不敢決策。天下沒有永遠低估的貨幣,越早決策越有利,否則將被匯率問題拖入更深的泥潭,直至沒頂。設想人民幣在2003年就實現匯率市場化,中國的經濟結構將比現在健康得多。

  (本文來源:荊楚網作者:鄧新華)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