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十二五”促進民富的空間

時間:2010-11-09 10:03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十二五”規劃重點可能與以往重點不同。過去的五年計劃更注重增長,而“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之一是,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問題。

  一方面,中國“劉易斯拐點”出現將成為縮小收入差距的市場力量;另一方面,從政府的角度,通過適當減少個人所得稅、提高國企分紅、改變長期的負利率情況這三項措施,將極大地提高未來個人收入水準。

  根據初步估算,如果中國未來5年內,稅收減少1000億元,國企分紅增加2萬億元,“負利率”損失減少2萬億元,那麼“十二五”期間,4萬多億元的財富,將為收入分配改革和藏富於民提供充足的空間。

  “十一五”期間,中國財政收入增長較快,預計2010年全年財政收入或將突破8萬億元。一旦實現了這個數字,中國將緊隨美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大財政收入經濟體。而目前,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營業稅是中國四大主要稅種,四項收入佔中國所有稅收六成以上。為了有利於經濟增長,還富於民,中國似乎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個人所得稅,並同時進行稅收結構調整。

  若簡單計算,“十一五”期間,中國個人所得稅的增速分別為17.2%、30.2%、16.6%、6.2%、22%(預計),平均增速為18.4%,高於“十一五”期間名義GDP的增速16.2%。如果“十一五”期間個人所得稅增速能夠與名義GDP增速一致,那麼將有356億元財富回到居民手中。

  在“十二五”期間,如果能夠降低個人所得稅,將為藏富於民提供不少資金。簡單估算,如果在“十二五”期間保持個人所得稅收入增速與GDP名義收入增速相一致,那麼在此期間,稅收減少將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增加400億~1000億元。

  此外,國有企業利潤增長較快。財政部數據顯示,2010年1~8月份國有企業(包括中央管理企業和部門所屬企業)累計實現利潤12644.7億元,同比增長46.7%。但一直以來國企紅利卻很少進入社會保障體系。2010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中,只有15億元和社會保障類支出相關,數目少得可憐。

  如果在“十二五”期間,國企分紅能夠更多地進入社保,對改善中國收入分配問題將猶如雪中送炭。簡單推算:“十一五”期間,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分別為1.1萬億元、1.62萬億、1.18萬億元、1.34萬億元、1.89萬億元(預計),那麼,如果“十一五”期間國企分紅能達到20%,就會有約為1.4萬億投入到社保基金。

  考慮“十二五”期間,假設國企每年約有2萬億元的收入,對其徵收20%的紅利投入社會保障。那麼未來5年時間,投入社保的基金將達2萬億元。

  再者,2009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後利潤6684億元;一方面國有銀行資產大幅膨脹,利潤年年攀升;另一方面,自2010年2月以來,中國CPI再次超過1年期存款利率,進入了負利率時代,這也是近十年以來,中國第三次進入負利率時代。面對較高的物價水準,負利率的出現使得居民的存款必然蒙受損失,儲戶的錢無形中被轉移到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

  2006年底到2008年10月、2010年2月至今,中國已經兩次進入了負利率時代,“十一五”期間,僅由於負利率一項,筆者初步預計就造成居民利息少收入約6223億元。如果負利率情況仍然持續,那麼伴隨著居民儲蓄額的持續增長,將有更多的居民收入造成損失,最壞的情況將有可能達到約2萬億元。

  因此,在“十二五”初期,在適當的時機選擇非對稱加息,提高居民存款利率,並不低於當時的物價水準,使利率為正,就能夠真正地做到還富於民。

  總結下來,在“十二五”期間如果能夠適當地減少個人所得稅、提高國企分紅、改變長期的負利率情況,將極大地提高國內居民的個人收入水準。這對“十二五”規劃方面的重點,如縮小收入差距、擴大消費、完善收入分配等方面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插排:在“十二五”初期,在適當的時機選擇非對稱加息,提高居民存款利率,並不低於當時的物價水準,就能夠真正地做到還富於民。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