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為美元和人民幣的票面。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十二五”開局之年與中國新一輪貨幣政策緊縮交織在一起,中國貨幣當局以快手加息作為兔年的“見面禮”,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至“穩健”的轉變正在凸顯。未來五年,隨著新興市場經濟進入景氣週期,中國的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將更引關注。
對於“穩健”貨幣政策,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期曾表示,穩健貨幣政策旨在令貨幣條件從應對危機狀態回歸常態,不過分膨脹,亦不過分收縮。他稱美國經濟及歐債危機的變化時時出人意料,並強調說,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應考慮經濟條件,慎重選擇。
可見,“穩健”貨幣政策本身亦是因時、因勢而動的,針對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走勢而靈活調整,以期維持“穩健”的貨幣條件。專家認為,中國通脹壓力在年內達致高點後將緩解,故不能僅以“緊縮”來論定年內貨幣政策走勢,未來五年之久,則更難論斷。
短期貨幣工具的變動,並不能涵蓋未來五年的金融宏調。事實上最應關注的是,“十二五”開局,中國對推進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改及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改革,傳遞了空前明確的資訊: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對未來的貨幣政策將影響深遠。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匯率形成機制、利率市場化改革將在未來五年“接力”續跑。
首先,大型國有銀行改革上市已收官,以市場為約束的現代金融企業已成型,利率、匯率“雙率”改革將理所當然成為改革“下一站”。
其次,“十一五”收官之年,中國重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十二五”開局年初,中國金融高官連續發表三篇有關利率市場化的專題文章;資本項目開放政策頻頒: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上海試點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中國銀行對美國客戶啟動人民幣買賣交易。
此外,觀察家指出,近年,內地企業及民眾對利率市場化的需求空前強烈。企業更加重視融資成本,債券、股票、信託等融資渠道日益發達,民眾財富早已不再以“存款”保值。可見,利率市場化的博弈已在悄然進行,這將給銀行固定利率造成壓力與風險。
“十二五”,中國匯改將審時度勢,深入推進。央行在2011年度工作會議對匯改作出全面表述: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作用,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相較中國在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方面積累的經驗,利率市場化改革仍待探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受制于宏觀融資結構,眼下中國銀行業收入仍主要依賴存貸利差,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應注意把握節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