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中國經濟未來之路如何走

時間:2011-08-25 13: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最近一段時間,許多人、許多學者都對中國目前的發展模式提出異議,認為政府的鉅額投資雖然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但這種模式不可能長久。事實上,任何一種發展模式都不可能長久,關鍵看接下來如何去走。

  十年前,中國的經濟主要是靠企業推動,政府通過對國有企業的改制、重組和破產,再加上進入本世紀以後的投資拉動,使中國經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結構轉換的空間拉開以後,國有企業通過重組規模越來越大,私有企業通過改制數量急劇增加,國有企業和前些年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一起,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和動力。

  十年過去了,中國的企業在逐步走向成熟,儘管大家反對一些國有企業依靠壟斷地位生存,儘管中小企業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然而中國的企業狀況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企業的結構和規模正在朝著合理的方向發展。

  這時發展中的問題主要轉向政府方面。在上一輪的發展中是工業化發展推動企業發展,反過來企業的發展又加快了工業化的進程,在這一過程中由於工業化進程加速了城鎮化進程,在政府強大力量的推動下,城市化的進程加速發展。因而政府在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公路、鐵路等建設過程中成為主要推動力量。由於城市基礎設施、公路、鐵路需要大量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政府行為,也只能靠政府來發展。

  然而在這種鉅額投資拉動下,又由於主要是靠政府來推動,因此投資效率低下,甚至有許多無效的投資,而支援這種投資的渠道有兩條,一條是銀行的貸款,另一條就是政府經營土地。政府將資金投向基礎設施的同時加速了國有企業的壟斷和私營企業的暴富。銀行的大量存款,找不到合適的出路,只有轉投給政府,因為這種投資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和風險;另一方面這些投資轉向了盈利最快的房地產業。然而這種發展模式面臨著很嚴重的後果。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中國模式加快了發展,也給未來增添了很大的風險。上一輪銀行的不良貸款由企業造成,這一輪有可能是政府造成的。根據目前各地政府財政所面臨的嚴峻局面,中央政府開始限制銀行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然而這一問題如果一味地限制下去,將可能使中國經濟走向困境。正如十年前化解企業危機一樣,需要對企業進行改制、重組、破產。新一輪的危機主要隱藏在地方政府之中,那麼地方政府的“改革、重劃、撤並”也在所難免,這也是化解目前危機的唯一齣路。因此,最近一段時間頻頻出現了地方政府區劃的調整。

  第一輪企業的重組、改制、破產讓企業彰顯了活力。但願新一輪地方政府的區劃調整能讓中國社會經濟走出目前困境,但前提是要從實際出發,不惟GDP,要科學發展,遏制腐敗。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