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同時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運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面對宏觀經濟的諸多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需要特別注重對經濟形勢的通盤把握,注重對經濟政策組合的審慎權衡,統籌處理短期應變、中期升級與避險以及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要求我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繼續保持“一緊一松”搭配
前不久,美國債務上限提高和評級下調對世界金融和經濟的衝擊,雖然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又可歸為情理之中。美國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目前經濟形勢仍然低迷,這兩件事再次表明“美元霸權”正在走下坡路。不過,股市的激烈反應過後,固定收益金融產品市場卻波瀾不驚、格局未變,又在一定意義上表明走下坡路的美元尚未遇到任何可替代物的實質性挑戰。所以,還不能得出美國經濟將隨著美債評級調低很快“二次探底”的判斷。在短期內,世界經濟真正的“大考”和與之伴隨的不確定性將主要來自歐元區:希臘第二輪主權債務危機“濤聲依舊”,而經濟體規模得多的義大利又出現公共部門債務嚴重的嚴峻形勢,義大利一旦挺不過去,整個歐洲的經濟形勢有可能急轉直下。即使義大利挺過了今年秋天的考驗,但許多觀察者對於到2013年的歐元區前景仍然感到憂心忡忡:在過去所積累的債務矛盾顯性化的過程中,歐盟成員國能否在相互協調與博弈中使歐洲貨幣同盟匹配上具有支撐力的歐洲財政同盟,目前還不能不打個大問號。歐元區如果真的出現非常不利的局面,就很可能把世界經濟從所謂“後危機時代”拖入“二次探底”的泥沼。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那麼,具有高外向性和高外貿依存度的我國經濟很難獨善其身。
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短期應變和中期抵禦外部衝擊的預案都應該考慮,但這畢竟屬於國際環境不確定性的一個側面。從我國經濟發展的正面考察,應當看到我國經濟正在相對高漲階段上運作,主要矛盾是通脹壓力較大。今年前8個月,我國的GDP增速已適當回落到9.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7月份達到6.5%,很可能已經見頂。這樣的經濟數據表明,我國宏觀調控取得了成效,宏觀經濟運作有很大可能從“前高”轉入“後穩”。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在上年末明確回歸穩健的貨幣政策的總量從緊取向還不宜改變。當然,目前我們處在經濟形勢的“觀察期”,緊縮舉措應適當平緩和減少動作,沉住氣跟蹤分析,等待大勢明朗。與穩健貨幣政策搭配的積極的(即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仍需維持一段時間,同時應當注重發揮財政政策區別對待、優化結構的功能,以增加有效供給、助推大局。今年以9000億元預算赤字安排體現的財政支出擴張政策的重點,主要是為兩年多前的4萬億元政府投資項目提供必要的後續資金支援,為新醫改、保障房建設等重大民生事項提供財力投入,以及為緩解水利、中心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等基礎設施瓶頸制約提供資金,並繼續在支援“三農”、生態環保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發揮作用,形成有利於優化全局結構的有效供給。
總之,繼續保持貨幣、財政兩大宏觀經濟政策“一緊一松”的搭配,有利於在複雜、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下抑制通脹,同時有利於預防在應對外部突發大的衝擊時出現政策疊加的“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