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下,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備受關注。昨天召開的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的轉換期可能已經開始,放寬準入鼓勵競爭將成為下一步改革重點。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很多學者解讀為宏觀緊縮政策背景之下的短期週期性回調,而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山東等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速下滑更為明顯,地方政府認為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但劉世錦提醒,應注意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下降的風險。
他分析,中國經濟已超過30年保持年均10%左右的高增長,按購買力計算每人平均收入達到8000國際元的水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韓國、德國等國家,在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1萬國際元之後,無一例外都出現增長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至40%,即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速增長階段。中國在今後幾年也可能達到1.1萬國際元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因此增速下臺階的窗口即將開啟,甚至已經開啟。
“如果我們在每人平均1.1萬國際元水準上,增長速度能夠自然回落,實際上是中國成功度過工業化經濟高速增長期的一個標誌。”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由10%左右降到6%至7%的水準,從國際範圍來講仍然是不低的速度,如持續保持5年、10年、20年,將會成功跨入高收入社會,從而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在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提升中國產業競爭力至關重要。劉世錦提醒,中國需要著力發展創新性民營行業龍頭大企業。從國際經驗看,具有長期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一般都是民營企業,而中國目前進入500強的多為國有壟斷型企業,很難具有長期競爭力。(記者 涂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