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供求錯位影響中國經濟回穩力度

時間:2012-10-12 09: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受基建投資項目落地拉動,新建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有所加快,制造業放緩勢頭有所收斂,近期宏觀經濟運作出現築底跡象,四季度宏觀經濟有望回穩。但也應該看到,當前工業產能過剩致製造業去庫存化進程慢于預期,消費品市場供求錯位,顯示供求匹配存在失衡,將影響到宏觀經濟回穩力度。

  工業產能擴張同時面臨外需不振,局部市場供過於求,製造業去庫存化進程慢于預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全國工業投資連續保持20%左右的增速,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惡化。雖然工業企業收縮生產,但產成品庫存仍被動增加,9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P MI預覽指數中的產成品庫存分項指數仍在擴張。即使連續降低出廠價格,仍未能有效拉動銷售明顯增長,企業經營效益持續下降,且幅度有所擴大。2012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3.1%,比1-7月擴大0.4個百分點。需要注意的是,受歐美國家聖誕採購季影響,9月份官方製造業PM I指數出現季節性回升,但仍在榮枯線之下,顯示工業品終端需求增長前景仍難樂觀。

  在外需主導向內需擴大轉變過程中,產品服務對象與市場需求特點變化較大,消費品市場供求存在錯位。一方面,針對外需設計的終端消費品並不完全符合國內消費者需求,需要加快處置。今年我國服裝出口下滑,國內需求又難以消化過剩產能,導致服裝庫存明顯增加,截至2012年6月末,服裝庫存比年初增長17.4%。另一方面,市場轉換需要加快生產轉型,但企業設備和技術改造進展緩慢,產品設計創意與科技創新水準較低,難以有效激發國內普通消費者購買慾望。2012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消費傾向為65 .5%,較上年同期下降0 .8個百分點。家用電器、汽車和傢具等終端產品需求增長較上年同期出現明顯放緩,消費品終端需求依然較弱。

  供求匹配失衡,是我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過程中的副產品,需要一定時間消化與逐步適應。雖然當前社會終端需求總體疲軟,但中秋、國慶假期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顯示我國社會消費潛力挖掘仍有很大空間。為實現宏觀經濟平穩增長,短期內仍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促進投資項目及時有效落地,同時也要利用年底消費需求集中釋放的季節性特徵,適時出臺消費刺激性政策,幫助生產和製造社會終端產品的企業進一步消化產成品庫存,為市場需求轉換創造過渡時間。中長期內,需要通過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出臺鼓勵消費的優惠稅費政策,努力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特別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費傾向。與此同時,也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社會消費潛力挖掘力度,在迎合消費者需求同時,通過創意與科技創新,開闢新的消費品市場,創造新的消費熱點。(項崢)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