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降幅逐季收窄 中國經濟築底企穩積極信號顯現

時間:2012-10-19 08:46   來源:人民日報

  8.1%、7.6%、7.4%,這是前三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幅。初步測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534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雖然從這組數字上看,中國經濟仍在下滑,但積極的變化已悄然發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說:“從三季度的數據,尤其是9月份的主要指標看,國民經濟運作企穩的態勢比較明顯。”

  內外環境考驗重重,9月數據變化積極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處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發展環境中。從國際看,歐債危機繼續深化,世界經濟復蘇明顯放緩。美國二季度經濟環比折年增長1.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歐元區一季度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二季度又下降0.2%;日本經濟環比增長從一季度的1.3%回落到二季度的0.2%。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導致中國經濟外部需求不振,出口增長乏力。從國內看,有效需求不足與產能過剩問題疊加,對工業生產和企業效益造成較大影響。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三季度經濟增速比二季度小幅回落並不讓人意外。而且,前三季度7.7%的速度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然是比較快的。

  應當看到,中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實屬來之不易,更要看到,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的經濟運作已經顯現出築底企穩的積極信號。據盛來運介紹,企穩態勢主要從5個方面表現出來。

  一是三季度主要指標增長速度回落幅度在收窄,並且有些指標增速還在加快。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4%,比上季度回落了0.2個百分點,但是回落幅度比上個季度收窄了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比二季度增長回落0.4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收窄了1.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了0.1個百分點。

  二是9月份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運作指標增長速度都在加快。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比上個月增速回升了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2%,增速比上個月回升了1個百分點;出口同比增長9.9%,比上月回升了7.2個百分點;貨運量增長11.8%,回升了2.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的增速也有所回升。

  三是經濟發展預期指標開始趨向回暖。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8月份回升了0.6個百分點,是5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回落後的首次回升。消費者信心指數是100.8,比上個月回升了1.4個點,4個月來首次回升到臨界點以上。

  四是從地區經濟增長來看,東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回升。盛來運說:“春江水暖鴨先知,一般來講,當經濟出現重大轉折或者變化的時候,東部地區往往是最先感觸到一些變化的。

  從廣東、浙江、江蘇、上海這些發達地區9月份的經濟增速來看,他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開始企穩回升。”9月份,東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比8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加快幅度高於中、西部地區。

  五是從大宗商品的市場供求關係來看,9月份大宗商品市場價格開始止跌企穩。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雖然還在繼續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比上月收窄0.4個百分點,而且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環比上漲0.1%,改變了5月份以來環比連續下降的趨勢。這說明國內的市場需求在9月份有一些積極的變化。

  “從以上這幾個方面的情況看,我們初步判斷,當前國民經濟運作正在由緩中趨穩向築底企穩轉變。”盛來運說。

  結構調整力度加大,民生事業穩步推進

  經濟運作的積極變化不僅表現在增長的指標上,也反映在結構和民生的指標上。

  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存在的種種困難,面對需求不足和經濟增速放緩,各級政府和企業順勢而為,結構調整的力度在加大,產業升級的步伐在加快。

  首先是農業生產繼續得到加強。雖然秋糧的數據尚未出爐,但從夏糧收穫和秋糧的長勢情況看,糧食生產在實現歷史性的“八連增”後,有望實現九連增。其次是服務業比重有所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是43.8%,比上半年提升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2個百分點。第三是工業內部結構開始分化,傳統產業增長速度回落幅度在加大,但新興產業增長速度在加快。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快了1.7個百分點。第四是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下降3.4%。第五是區域結構的協調性在增強。無論是從實體經濟的增長速度,還是從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以及投資的增長速度,當前中西部地區都高於東部地區,東、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有所縮小。

  盛來運說:“這些數據說明,前三季度全國各地在調結構、轉方式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廣大企業,現在都有這樣一個共識,只有利用經濟下行的倒逼機制,加快結構調整,才能渡過難關。只有加快轉型,才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增長速度放緩,結構調整步伐沒有放緩,民生事業也繼續向前推進。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24萬人,已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外出打工6個月以上的農民工增長3%。三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6867萬人,同比增長3.0%。城鄉居民收入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且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以後實際增長9.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扣除物價以後實際增長12.3%,都高於GDP增速。保障房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前三季度,新開工建設的保障房720萬套,基本建成480萬套。

  調控更加成熟理性,並沒有出臺超出預算範圍的刺激措施

  成績的取得,與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及時採取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的重大舉措密不可分。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從5月份開始,中央決定把穩增長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5月26日上午,國務院第203次常務會議確定,出臺促進節能家電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會議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等家電;安排22億元支援推廣節能燈和LED燈等。這一政策的出臺,拉開了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密集發佈的序幕。

  發揮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作用,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兩次調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保持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中央財政投入268億元,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大力實施“節能家電惠民工程”;擴大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範圍;加大關係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農村危房改造,啟動部分大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和給排水工程,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落實和完善穩定出口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推進貿易便利化,積極擴大進口……這些政策的及時出臺,托起了市場信心、促進了經濟增速企穩。

  完善政策和深化改革緊緊結合。制定實施42項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政策的實施細則,取消和調整了314項行政審批項目;利率市場化邁出重要步伐,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加,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擴大;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進展,新股發行和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順利實施,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電煤價格並軌改革積極推進。改革措施著眼健全體制機制,為經濟長遠發展積聚了後勁。

  面對複雜形勢,宏觀調控更加成熟理性。儘管經濟運作的嚴峻性超出預期,穩增長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宏觀調控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加大預調微調力度,沒有急於給“大油門”,也沒有輕易放棄既定調控目標。在調控過程中,保持財政金融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加大。但是,相關舉措完全在預算框架內進行,並沒有出臺超出預算範圍的刺激措施。

  走過三個季度,雖然7.7%的增長速度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但國內外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穩定增長的基礎尚不牢固。

  困難大,機遇也大。中國仍處於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人口眾多,地區發展不平衡,內需增長空間很大。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當前的增速下滑主要是因為出口減速,上輪積極財政政策接近尾聲和主動對房地產和通脹調控的因素所致,即使未來外部環境相對不佳,中國仍然可能維持比較高的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產業升級的空間和地區發展的差距都很大,投資回報率高的項目機會很多,反週期財政運作還有很大餘地,儲蓄率高、外匯儲備豐富,投資上不會出現受“資金與外匯雙缺口”制約的現象。只要政策對頭,按照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後發優勢,中國經濟存在再維持長期較快增長的潛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認為,當前世界經濟仍處於危機後的調整期,有效的結構調整和推動實體經濟增長的全球性力量尚未形成,我國經濟也正處於增長階段轉換的關鍵期。未來宏觀調控應注重需求政策與供給政策結合,短期政策與中長期政策結合,增強政策彈性和有效性,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動增長動力轉換和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