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想的力量·夢之藍 2012中證金牛會”廣州專場活動中,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教授與現場300多位投資者分享了他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明年經濟形勢和未來調控政策的觀點和看法。
范劍平首先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的新情景是經濟已經開始築底,但回升有限。2012年以來,受出口下滑、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乏力等三個主要減速因素拖累,工業生產持續放緩,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比上年同期下降4.2個百分點,2012年一、二、三季度當季GDP同比分別增長8.1%、7.6%和7.4%,已經連續10個季度減速。
他認為本輪經濟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個重要因素是進出口下滑明顯影響經濟增長率。2012年1至10月,我國出口16,709億美元,增長7.8%,進口14,906.7億美元,增長4.6%,貿易順差為1,802.3億美元;2012年10月份出口額為1,755.7億美元,增長11.6%,進口額為1,435.8億美元,增長2.4%,當月貿易順差319.9億美元。總體來看,一般貿易平穩增長,加工貿易增長乏力,2012年1至10月,加工貿易進出口僅增長2.5%,低於外貿總體增速5.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3%;進口增長1.6%,加工貿易的拖累使總體出口增速由2010年的30%、2011年的20%大幅放緩至當前的6%左右。此外,外商直接投資也已是連續多月呈現負增長,國際上唱空中國的多種論調甚囂塵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資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我國吸引外資面臨多年罕見的嚴峻局面,9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4.3億美元,連續十個月下跌,同比下降6.8%。1-9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34.2億美元,同比下降3.8%。他認為,未來隨著全球大格局演變和產業佈局的調整,2013年全球資本流入中國的速度將繼續放緩,但仍可保持國際資本凈流入格局。他表示,做出此判斷的依據主要有三個:首先,中國出口部門超高速增長的黃金窗口期已經過去,對外商直接投資吸引力下降;其次,一些資本可能會轉向成本更為低廉的發展中國家。據8月底美國商會調查顯示,21%的在華美國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部分投資或業務從中國轉向要素成本更為低廉的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德國等歐盟國家也有意加大對新崛起的靈貓六國等的投資;再次,美國正在加速推進"再工業化"戰略,奧巴馬政府欲通過促進產業資本回流重組全球產業鏈。因此,從國際收支表看,2012年中國依然保持國際資本凈流入狀態,只是流入的速度放緩,逆差主要來自國內資本的跨境流動。
他還指出,儘管當前我國進出口增速顯著下滑,但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仍然有所提高。在政府出口退稅、出口保險、加工貿易轉型、貿易結算便利化等穩定外貿政策的引導下,預計2012年出口增長7%左右,進口增長6.1%左右,貿易順差達到1817億美元,增長17.1%。目前國際市場空間競爭更加激烈,歐美部分國家政治大選年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抬頭,針對我國的國際貿易糾紛明顯增加。美國和歐盟乃至部分新興經濟體國家對我國發起多起"雙反"調查,尤其是美歐對我國多晶硅發起"雙反"調查影響巨大,貿易壁壘尤其是非關稅壁壘在加強,對我國外貿出口嚴重不利。2013年進出口貿易增速略高於上年,出口增長7%左右,進口增長6.5%左右,貿易順差達到2000億美元,增長12%。國際收支保持小幅順差。
范劍平認為,第二個引起經濟下滑的原因是政府的基建投資低增長拖累裝備製造業。長期以來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變化很快,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的基礎設施每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6%,因此基建投資一直以來都是除外貿之外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另外一架發動機。然而2012年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0.7%,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從環比看,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4%(折年率23.3%)。由於投資品價格大幅回落,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速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基建投資同比累計增速由一季度下降2.1%上升到上半年累計增長4.4%。
范劍平指出,基建投資的下滑與資金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是改善政府基建投資現狀的一個較好途徑,同時他還針對國外一些關於中國政府將出現債務危機的聲音進行了反駁。他指出,一個國家的政府財政是否處於財政安全警戒線之內主要有兩個指標來反映,第一個指標是政府多年積累下來的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最多不能超過GDP的60%。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1萬億。2011年,新增債務僅有3億,其中新舉債21536億,償債21533億。加上中央政府8多萬億債務,中國政府債務負擔率不到50%,處於安全線警戒線之內,完成安全可控。另外一個指標,當年借款佔GDP的比重,此比重不能超過3%。為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頒布了4萬億政策鼓勵發展十大產業升級規劃和新興產業等,根據借款期限,2013為還款高峰期,政府存在一定還款壓力。范劍平指出,還款壓力在政府可承擔範圍內,可通過一些措施解決,不會出現違約等現象,如對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貸款,在其滿足擔保抵押落實、合同補正到位等條件後,根據現金流與還本付息的實際匹配情況,經批准可適當延長還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經濟回落的原因之三,他認為主要是房地產拖累相關產業去庫存化導致。此輪房地產的投資減速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從全國來講,商品房積壓非常嚴重,然而不同城市之間情況較為分化。經過房地產調控,現在一線城市,包括廣州、深圳在內,庫存房消化基本完畢,二線城市的積壓,現在還高出20%,而三線城市積壓的商品房是正常庫存的4倍。范劍平指出,房地產銷售和價格好轉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開發商預期,8月份房地產開發多項指標出現好轉;但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和房屋新開工面積尚未恢復正增長,9、10月份房地產開發多項指標又出現反覆。2013年房地產投資處於景氣恢復階段,開發投資回升幅度有限。2012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5.9%,四季度小幅回升。按照"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標,2011-2012年已開工1700萬套,2013-2015年需完成1900萬套,平均每年630萬套,新增投資可能低於今年。由於房地產調控難以出現明顯放鬆,保障性住房建設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2013年房地產投資增幅回升有限,預計增長幅度為15%左右。
他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不會出現V型反彈,主要原因是V形反彈需要兩個條件:一是看得見的手,即政府的強有力刺激政策,另一個是看不見的手,即市場自主行為,主要指去庫存。從政府的政策看,物價房價使政策鬆動空間有限;從庫存角度看,我國工業庫存、發電量等主要工業產品累計同比增速連續放緩,但"去庫存"過程仍未結束。從反映庫存水準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資金佔用的增長率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第一輪庫存調整在2009年8月末達到-0.8%的最低水準,刺激政策出臺後在2011年10月末達到24.2%的最高水準。本輪庫存調整中產成品資金佔用增速在2012年9月末已經降到10.1%,比2011年10月末下降近一半,但仍高於當月工業增加值名義增速(9.2%-3.6%=5.6%),更沒出現庫存下降情況,"去庫存化"不徹底,經濟回升力量難以積聚。
最後,范劍平教授總結道,目前中國經濟已經觸底企穩,再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極小,然而經濟回升的幅度也較為有限,不會出現V形大幅反彈。明年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穩中求進中應該是穩增長和控房價相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