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優化產業結構重點在加快轉方式

時間:2012-12-14 15: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這是黨中央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全面把握國際經濟格局調整和我國經濟發展形勢變化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體現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堅定決心。我們必須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紮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

  優化產業結構是新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國際看,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產業競爭異常激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試圖在新的技術平臺上提升製造業和發展新興產業,繼續以核心技術和專業服務牢牢掌控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對我國提升產業層次、發展先進製造業形成巨大壓力;新興市場國家也在加快產業升級,一些發展中國家利用其低成本優勢,加緊與我國在傳統國際市場展開競爭,我們面臨著發達國家搶佔戰略制高點和發展中國家搶佔傳統市場的雙重壓力。從國內看,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發展模式面臨諸多調整。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勞動力、土地、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升,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對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了倒逼機制。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不到位,不僅影響短期穩增長促轉型目標的實現,還將嚴重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

  優化產業結構是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迴圈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要通過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準,改變產品附加值低、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狀況,提升產業整體素質。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打造新優勢,增強我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

  優化產業結構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著力點。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努力實現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可持續發展。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動力,創新品種、提升品質、創建品牌、改善服務,努力向消費者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和服務,引領創造新的消費需求,擴大消費市場。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優化產業佈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促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依託,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這是黨中央根據國際市場需求結構新調整、產業格局新變化和科技進步新趨勢,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新特徵,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對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導向作用。貫徹落實這一要求,必須把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主要任務,促進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逐步形成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無論過去還是將來,傳統產業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考慮我國新時期工業、農業、服務業都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任務。必須增強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自覺性,特別是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強化需求導向,努力使產業發展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堅持利用資訊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深化資訊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整合應用,提高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生產裝備、經營管理資訊化水準,提高傳統產業創新發展能力。把企業技術改造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戰略任務,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加大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企業兼併重組、品質品牌建設等工作力度,促進全產業鏈整體升級。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先進製造業是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我國規劃佈局的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與先進製造業發展緊密相關。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既是增強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優化產業結構的戰略舉措,也是構建產業競爭新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必然選擇。加強統籌規劃,調動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推動重大技術突破,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集中力量突破高端裝備、系統軟體、關鍵材料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著力提升關鍵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製造裝備研發和系統整合水準。

  合理佈局建設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依託,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支撐。立足國內保障能源供應,加快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強化節能優先戰略,全面提高能源開發轉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統籌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等運輸方式發展,統籌區際、城際、城市、農村交通發展,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協調,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運輸服務。

  發展現代資訊技術產業體系。抓住資訊產業持續引導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緊跟現代資訊技術發展步伐,把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戰略基點,推動形成繼汽車、房地產後的重大投資消費領域。加快電子資訊製造業與軟體業升級換代和創新發展,集中突破高性能整合電路、新型顯示、關鍵電子元器件、材料以及基礎軟體、資訊安全軟體、行業應用軟體等核心關鍵技術,全面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通信業轉型發展,統籌資訊網路整體佈局,加快“寬頻中國”建設,構建下一代國家資訊基礎設施,推進三網融合,重點推動新一代行動通訊、下一代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智慧終端等領域發展。 (苗圩)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