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翻番”夢想如何照進現實?

時間:2012-12-18 13:15   來源:廣州日報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近日,有消息稱,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訂的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將擇機出臺。

  應該如何理解城鄉每人平均居民收入翻番這一目標,是否意味著工資收入的翻番?對於這一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又可能通過哪些渠道或方式來進行或實現?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有關專家。

  文/本報記者 趙琳琳

  觀察眼

  收入倍增需多條“腿”走路

  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翻番直接關係到每一個人的腰包,目標是美好的,如何實現?恐怕還須多條“腿”走路。

  就“收入翻番”本身而言,當從兩個層面解讀:其一,收入翻番中的“收入”,不能是名義上的工資收入,而應是實際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也即是指扣除繳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險費等稅費後的收入。其二,收入翻番中的“翻番”,應是剔除了物價上漲因素的實際增長,即在現有物價水準不變的情況下,收入增加一倍。否則通貨膨脹將抵消掉收入翻番的實際意義,再高的收入也提高不了人民的生活水準。

  以此而言,收入翻番就更具有難度。因為我國的總人口到2020年間仍會處於增長狀態,基數大了,意味著在同樣翻番的GDP總量中要拿出更多的份額用於居民收入的增長。換言之,國民收入倍增的首要前提就是經濟的增長。“分好蛋糕”的前提是“蛋糕”要足夠大,這也要求我們在經濟建設方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能總處在產業鏈的低端,為別人“做嫁衣”;而且增長極不能單一化,不再單純依靠政府投資來拉動,而是“三駕馬車”齊發力。

  其次,要加大收入分配改革。中國人民大學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在GDP增長的國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所佔份額下降,表明新增的財富大部分流向了企業利潤和政府稅收。要改變這種分配格局,一方面政府要進行機構改革縮減行政開支,同時打破壟斷領域,不能任由國企與民爭利;另一方面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增加就業讓利與民。如何加快農村城市化建設,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高農民收入,更是問題之關鍵。

  最後,要建立工資和物價的聯動機制。工資增長要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必須與當地物價水準建立有效聯動,當物價漲幅超過工資增幅的時候就應該提高工資,由國家對低工資人群進行補貼,使得工資上漲的程度至少和物價漲幅保持一樣。只有這樣,才不會造成工資上漲而實際收入卻不斷下降情況的出現。(子在淵)

  從經濟總量翻番到每人平均收入翻番

  更強調民生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謝魯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十八大提出城鄉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實際上代表了發展經濟指導思想的調整,從簡單的總量翻番,相對更強調每人平均收入的翻番,體現出了對民生更加重視和強調的指導方向。

  “首先,從簡單的總量翻番,相對更強調每人平均收入的翻番,這樣就符合了十八大強調民生的概念。”他說,報告更多地會對領導幹部產生影響。因為中國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主導,因此,領導幹部發展經濟的思路,會對老百姓產生很大影響。“如果這些幹部只追求GDP的翻番,而不管每人平均收入的增長,就無法充分體現對民生的重視。”

  謝魯江說,這會使幹部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和考評機制發生很大變化,並將影響幹部的行為,也會使政府的行為變化,我們發展經濟的思路就會變化,最後得到實惠的自然是老百姓。

  名義收入翻番易 實際收入翻番難

  GDP翻番≠收入翻番

  經濟學家賀力平說,收入的增長跟國內GDP的增長,在概念上有差別。“以前要讓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8%,可以大量依靠投資,投資增加了,GDP就會增長,但是,投資增加並不一定意味著個人收入或者說居民收入的同步增加。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提升,是表示勞動者報酬在國民經濟總分配中的份額的不斷上升,實際上,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也就是說過去更強調GDP的增長,現在則強調居民收入的增長,我認為這是意義重大的調整。”他還表示,當談及個人收入增長時,肯定是扣除物價變動因素之後的實際收入。

  工資翻番≠收入翻番

  “在經濟學中的個人可支配收入是在全部工薪報酬中扣除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費的部分。如果真正體現了以民生導向為主的目標,可支配收入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儘管報告中並沒有提及‘收入翻番’是個人可支配收入,但今後一段時間,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可能是我們實際的衡量指標和主要參考依據。”賀力平說。

  賀力平還表示,“這跟工資收入的名義增長翻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必須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名義收入翻番很容易,而實際收入翻番不容易。因此,要讓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在十年之內翻番,對追求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經濟增長的同時還要抑物價上漲

  收入翻番的途徑

  賀力平表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個目標,對中國而言是一個鼓舞人心也是有挑戰性的目標。

  謝魯江在談及對此目標的理解時表示,對於城鄉每人平均居民收入到2020年翻番,其更多的是統計意義上的,如果要具體落實到城鄉每人平均收入的變化,每人平均收入的均等化是通過什麼途徑,工資、福利還是通過社會保障來實現,是通過直接的收入再分配,還是通過第二次分配或其他方式來實現,都需要繼續探討。“就每人平均收入的增長而言,工資只是一部分,並不代表所有的人工資就一定能倍增,因為工資的倍增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而且我們每人平均收入的增長途徑也不僅僅只是通過工資這樣一個途徑,會有很多途徑來實現這一目標。所以,對於這種翻番的含義究竟如何,如何來實現,實現的方式和途徑是什麼,都需要研究。這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一個工作目標,接下來,希望探討如何去實現這個目標。”

  呼喚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應該通過哪些渠道來達到實際收入的翻番?賀力平表示,要讓居民的實際收入得到持續的、較快的增長,首先就要保持國民經濟總體的增長,這非常重要;另外,經濟增長不能簡單依靠擴大投資,如果只依靠擴大投資來使經濟增速,國民收入分配當中就有較多的部分會流向資本的報酬而非勞動的報酬;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還需要控制物價的上漲,才能保證群眾的實際收入得到增長;另外,我們在實際收入增長的同時,還要注意不能向居民徵收過多的稅費。因為徵收稅費會使群眾得到的可支配收入減少。“這些做起來並不容易,都有挑戰性,但如果做到了,我認為是很了不起的。”

  收入翻番之專家說

  經濟學家吳敬璉:初次分配體制改革是縮小收入差距的關鍵。分配改革不能止于政府抑富扶貧的零散措施,而應是一整套完善經濟和社會體制的系統努力。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對勞動力的需求仍會比較強勁,勞動報酬和打工者收入仍將保持較快增速。勞動力供求格局變化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以及農民經營收入的增長將成為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動力。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會長劉福垣:收入分配可以靠稅收來調節,對勞動收入免稅,對資本性收入輕稅,對財產性收入重稅。對工薪收入不管高低都不應該收稅。職能資本創造了就業崗位並增加社會財富,應該鼓勵企業資本積累,擴大再生產,為社會增加就業和財富,稅收應該儘量降低。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政府財政資金來源於企業、居民的納稅,改革的核心在於財政稅收體制,因此政府財政資金支出應主要用於民生,而民生的核心在於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網的建設。企業和居民間的資金流動主要表現為工資支付,改革的核心是勞動工資協商的定價機制。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實現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增,這不等於到2020年每個人都實現收入翻倍。需要注意的是,收入倍增和收入分配差距縮小是有緊密聯繫的。在收入差距縮小的情況下實現倍增,應該是讓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更快一些,將超過1倍;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則接近1倍;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約為0.5倍,或者更低。在整體倍增的同時,又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這樣的倍增計劃才會讓老百姓滿意。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