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兩岸貿易額首次突破500億美元。但實際使用臺資金額有所下降,合同臺商投資金額仍繼續增長,臺商通過第三地轉投資的特點明顯。
一、2003年臺商協議投資額增加,實際投資額下降
2003年,我共批准臺資項目4495個,同比下降7.4%;合同臺資金額85.6億美元,同比增長27.0%;實際使用臺資金額33.8億美元,同比下降15.0%。按實際使用金額統計,臺資在我吸收境外投資中排第六位。截至2003年底,我累計批准臺資項目6.02萬個,合同臺資700.3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364.9億美元(未含臺商經第三地的轉投資)。
1、臺商投資仍集中在東部沿海省市,長江三角洲的發展勢頭超過珠三角,並出現逐漸北移的趨勢
按實際使用臺資統計,2003年東部沿海省市合計吸收臺資29.3億美元,佔總額的比重為86.7%,主要分佈在:江蘇(9.97億美元)、山東(4.79億美元)、浙江(3.73億美元)、福建(3.52億美元)、廣東(3.47億美元)、上海(2.21億美元)。中西部內陸省市合計吸收臺資4.5億美元,佔總額的13.3%。2003年,臺商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實際投資有所下降,其中對珠三角的投資下降幅度較大,同比下降40.2%,長三角同比下降2.4%。臺商實際投資的下降與上年臺商投資合同金額下降和非典疫情影響合同的實施有關。
2、臺商投資領域仍以製造業為主
按實際使用臺資統計,2003年臺商投資前五類行業依次為:製造業(27.6億美元),房地產業(1.96億美元),農、林、牧、漁業(1.36億美元),社會服務業(0.99億美元),電力、煤氣、水的生產供應業(0.54億美元)。其中製造業仍是臺商投資的重點,佔實際使用臺資總額的81.6%,主要以加工貿易為主。
3、臺商經第三地轉投資特點明顯
2003年,臺商仍大量經第三地(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薩摩亞)轉投資。按這三地實際投資金額的70%估算,臺商轉投資的實際使用金額約為53億美元,遠遠超過按註冊地統計的臺資金額。加上按註冊地統計的實際臺資33.8億美元,臺商實際投資額高達87億美元,約佔當年全國境外投資使用額的16%,居境外投資的第二位。
二、2003年兩岸貿易快速增長
2003年,兩岸貿易額達583.6億美元,同比增長30.7%,其中大陸對臺灣出口90億美元,同比增長36.7%,大陸自臺灣進口493.6億美元,同比增長29.7%;大陸逆差403.6億美元,突破了400億美元。兩岸貿易的大幅增長主要由臺商投資特別是IT產業的投資所帶動。臺灣是大陸第五大貿易夥伴(韓國上升為第四),第二大進口市場;大陸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對大陸出口已佔臺灣出口總額的34%。
1、加工貿易是對台貿易的主要形式,臺資企業是對台貿易的主體
2003年加工貿易項下對臺進口、出口額分別為325.4和52.9億美元,佔同期我對臺進口、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65.9%和58.7%;三資企業(主要是臺資企業)對臺進口、出口額分別為358和57億美元,佔同期我對臺進口、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72.5%和63.3%,臺資企業產品返銷臺灣的比重繼續增加。
2、機電產品仍是對台貿易的主要商品
2003年,對臺出口前四類大宗商品依次為: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44億美元)、賤金屬及其製品(9.2億美元)、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6.8億美元)、礦產品(5.8億美元);自臺進口前四類大宗商品依次為: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附件(238.7億美元)、賤金屬及其製品(57.8億美元)、光學、醫療等儀器、鐘錶、樂器(52.8億美元)、塑膠及其製品、橡膠及其製品(49億美元),其中機電、音像設備及其零件佔同期自臺進口額的48.4%。
3、民營企業對台貿易發展迅速
2003年,民營企業對台貿易額為26.35億美元,同比增長182.4%。其中出口4.78億美元,同比增長149%,進口21.57億美元,同比增長191%。
4、對台貿易仍集中在東部沿海省市
2003年,東部沿海省市對台貿易額合計567.3億美元,佔總額的比重為97.2%,其中排名前五的省市依次為:廣東(255.6億美元)、江蘇(130.8億美元)、上海(74.1億美元)、福建(35.7億美元)、浙江(25.7億美元);中西部省區對台貿易額合計16.5億美元,佔總額的比重僅為2.8%。
5、兩岸貿易逆差突破400億美元
2003年,臺灣仍是我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地,逆差額不斷擴大,首次突破了400億美元,達403.6億美元,同比增長28%。產生大額逆差的原因主要是臺灣當局仍然限制我商品進口和臺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口臺灣料件增加。
(來源:商務部臺港澳司網站)
編輯:齊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