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池’模式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不容小覷,一旦某個時點上產品新發量無法彌補到期量就有可能形成資金缺口”
雖然2012年銀行理財遭遇多事之秋,但是這卻抵擋不住銀行發售理財產品的規模日長夜大。
“金融市場發展到現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給居民在存款和股票之間提供一個固定收益理財市場,而銀行理財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缺。”招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劉小臘一語道破銀行理財市場發展的原因。
一方面是旺盛的理財需求,一方面是頻繁的理財風險事件,2013年銀行理財市場需要回答一個重要課題,如何在量的發展後得到質的提升。
規模再創新高
2012年12月,中國社科院發佈《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3)》(金融藍皮書)預計,2012年全年的發售量將不低於3萬款,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於20萬億元;2011年時,共有94家商業銀行發售銀行理財產品20270款,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於16萬億元。從2012年前三季度來看,發售銀行理財產品23858款,就已經遠超了2011年的發行總量。而2012年全年發行量有望比2011年增近30%。
普益財富分析,2012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種類以債券與貨幣市場類以及穩健性的組合投資類為主,產品收益率受央行降息影響而有下滑趨勢。
從年化收益來看,2012年超過60%的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集中在3%至5%區間,且多為短期理財產品和結構性理財產品。在投資標的種類上,銀行也在不斷突破投資者的想像空間,投資標的已經從藝術品、紅酒等拓展到普洱茶、手錶、鑽石,甚至還有火腿、瓷器等方向。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認為,繼銀信合作之後,銀行未來與基金、券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將加強。
監管將加強
2012年末,銀行代銷理財產品案件接連曝光,資金池模式的銀行理財風險愈發受到監管層重視,監管層將制定更加嚴格的要求規範2013年理財產品市場運作已經成為共識。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認為,從監管政策方面來看,應在投資對象以及資訊披露上面加強監管,同時需防範資產池模式的風險。
早在2012年下半年,中行董事長肖鋼就發表署名文章提出“資金池”運作含巨大風險,引起業內震動。肖鋼指出,銀行業的財富管理(以理財產品為主)蘊含較大風險,尤其是“資金池”運作的產品,銀行採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產品的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
方瑞指出,絕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具備“類存款”特性,這些“類存款”理財產品通常採取“資金池”投資管理模式,將發行銀行的多款理財產品募集到的資金匯集起來形成一個大池子,整體上對大池子進行統一管理,所投資資產多種多樣,利用資金與資產的期限錯配賺取期限溢價,通過產品迴圈發行以力保大池子中資金的穩定性。由此可見,“資金池”模式帶來的流動性風險不容小覷,一旦某個時點上產品新發量無法彌補到期量就有可能形成資金缺口。
雖然銀行需要為“資金池”投資管理模式負大部分責任,但是銀行客戶對理財產品心存“剛性兌付”心理也不可取。方瑞指出,目前仍有部分普通投資者基於對金融機構的信任,認為金融機構所發行的投資產品不應該出現風險,尤其是商業銀行,由於一直以來銀行儲蓄烙印很深,投資者會有意識地將銀行理財產品與儲蓄相掛鉤,因此眼下的絕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具備“類存款”特性。但是不能說銀行理財產品是沒有風險的,其預期收益率並不等同於到期收益率。
高回報預示著高風險的市場規律適用於所有種類的投資產品。方瑞建議,新的理財年度,投資者應當認清投資產品背後所對應的具體投資標的,關注產品具備哪些風險控制措施。此外,投資者還需要對投資產品的發行機構及資產管理機構進行考察。國際金融報 張競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