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華教授
台灣網11月24日北京消息 11月21日,由台灣網和中國網路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兩岸大交流、你我共參與”涉臺專家學者系列訪談節目,邀請到著名臺灣經濟及兩岸經濟關係問題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教授,與網友共同展望國際經濟新形勢下兩岸經濟合作的前景,探討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對兩岸經貿及新興產業發展的影響。
去年以來,ECFA的簽署和實施為兩岸經貿往來注入了新的活力。談到ECFA對兩岸經貿關係的影響,張冠華說,ECFA的簽署給兩岸經貿發展帶來了三個方面的全新變化:
一是兩岸經貿關係穩中有進。自2008以來,兩岸關係出現了和平發展的新態勢,在“三通”、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雙向投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新突破,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環境。ECFA簽署後,兩岸經貿關係基本正常化的格局已經形成。
二是合作的不斷深化。主要體現為兩岸經貿關係的制度化和機制化。今年進入ECFA的執行年和實施年,ECFA早期收穫項目開始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兩岸經合會的正式成立,其下設的六個小組也開始運作並取得進展。這樣既有協議又有平臺的機制化運作說明兩岸經濟進入了深化合作階段。
三是兩岸經貿合作逐漸進入深水區,涉及到更多更複雜的問題。
張冠華說,兩岸產業合作是ECFA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兩岸間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依託的基礎都是產業,而且兩岸在經濟發展水準、規模及制度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密切兩岸經濟合作需要多方配合,這些都要靠產業合作來完成。對此,兩岸經合會專門設立了產業合作小組,並在江蘇昆山召開了第一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經過三年的努力,目前兩岸產業合作的制度性結構已成雛形。
對於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兩岸新興產業的合作與發展前景問題,張冠華認為,當前全球經濟正發生著深刻變革,要走出金融危機,需要大力發展實業尤其是新興產業。當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致力於戰略性經濟結構調整,發展LED照明、電動汽車、節能環保技術、雲計算等新興產業。過去,兩岸企業尤其是外向型企業主要依靠歐美市場的需求來拉動其發展。兩岸產業合作,首先有助於外向型企業的轉型。兩岸應把握機會開展產業合作,尤其是新興產業的合作,打造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在國際新興產業的新一輪洗牌中搶先佔據制高點。
對於兩岸經貿中存在的問題,張教授認為,這是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們應客觀看待。隨著兩岸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化拓展,它涉及的利益問題也必然更複雜。因此,兩岸需秉著務實的態度處理、解決。(台灣網 黃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