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 成品油定價改革能否抓住良機

時間:2012-06-12 14:4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打破石油市場壟斷的攻堅改革,或將在今年下半年有重大的突破。學者型的石油企業家、江蘇省工商聯石油化工商會創建人錢其連11日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當前處在一個相對低位的國際油價,再次為中國實施以定價機制為先導的所有改革提供難得良機。"合適時機"一再錯過

  6月9日,國內成品油市場迎來了2012年內第二次價格下調。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指令,汽油價格每噸降低530元,柴油價格每噸降低510元;折合汽油降0.39元/升,柴油降0.44元/升。

  此次汽柴油跌幅已成為2009年以來之最。業界機構普遍認為"調整油價區間主要緣于國際油價走勢並結合國內經濟形勢"。受歐債危機進一步加劇,市場對歐美經濟復蘇缺乏信心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繼續震蕩下行。

  據市場監測,四五月份國際原油走勢乏力,尤其是五月份累積跌幅更大,一度跌倒了100美元/桶以內。而在6月8日國內作出調價的前一天,紐交所7月原油期貨為84.10美元/桶,跌幅為0.85%;布倫特原油期貨收于99.47美元/桶,跌幅為0.46%。

  作為執掌定價大權的國家發改委,從2001年11月正式啟動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後,每次作出油價調整時,在下發的例行"通知"或是答記者問"背景材料"中,基本都提到"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定價機制改革啟動的前5年,發改委先是在2003年研究成品油管理的三種方案,後是在2006年確立'原油加成本'方法,再是到2007年下半年終止了該機制運作。在後來的5年中,儘管適度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但至今也未實現徹底放開油價管制的改革終極目標。"錢其連回顧說。

  實際上,2007年終止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是因為當時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新一輪大漲,政府有關部門不得已要實施價格保護。"主管部門未能在2006年那次低油價時機放手一搏,再次放開成品油價格時機可能要等上若干年。"媒體曾發表評說。

  專業機構研究,在美元相對穩定,期貨市場對油價衝擊量減弱,國際油價下行通道將被打開,重新回落100美元/桶以下,正常價位區間在60-70美元/桶,政府則可再實施成品油價格適度放開。

  "合適的時機"或許只在事後才能找到。記者注意到,近兩年,在發改委下發的例行"通知"或是答記者問"背景材料"中,"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成品油機制改革"這樣的內容,已經不多看到。

  "油品進口"攻堅正酣

  站在頂層設計高度,審視石油領域改革,錢其連指出,以成品油定價機制為主戰場,並不能最終破冰國內高油價。惟有打破現行石油壟斷體制,儘快放開成品油進口權,這將對現在與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形成強大助力。

  業界不會忘記,兩個多月前,國家發改委對成品油價格啟動年內第二次上調後,不到半個多月時間,北京、河北、上海、廣州、浙江等地出現降價潮,部分加油站汽柴油銷售甚至低於了調價前。

  此番市場逆轉,並不具備競爭實力的民營企業成為了先鋒主力軍。而在"鲇魚效應"下,國內兩大石油巨頭以及合資企業也後來居上。媒體評論,民營企業的一個"無奈之舉",觸發了近來不多見的價格戰,讓"破八"的高油價暫失咄咄逼人的面孔。

  事實是,那次成品油價格上漲後,市場需求量出現下降,加油站銷售額降低。作為勢單力薄的廣大民營石油企業,為了吸引顧客,增加流量,維持正常運轉,惟有在利潤空間和銷售量之間尋求平衡點。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人大、政協兩會前後,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和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向國務院領導及國家有關部門呈送"構建成品油市場競爭體系、賦予民企成品油進口權"相關報告。

  從一定意義上說,壟斷助推了國內市場油價高居不下。記者手中有一組數據:5月24日至31日,在新加坡成品油市場上,92#汽油平均價格為114.246美元/桶,折合人民幣約6125元/噸。加上運費、稅費等支出,每噸增約700元,運到國內口岸滿打滿算不足7000元/噸,而同期國內93#汽油在9550元/噸左右。

  來自最新的消息,此前兩個石油商會提交的報告,國務院最高領導已經親自作出批示,責成發改委、商務部等進行會商。對"適度放開成品油進口權"這樣一個折中方案,發改委8個參與討論的司局中,有半數以上持反對態度。

  有媒體評論指出,以各種藉口死死維護壟斷集團利益,讓全體民眾背負不應有的高油價,讓整個中國經濟背負不應有的高油價,再次詮釋當前中國改革的艱巨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理順政策正逢其時

  每一次國際油價大跌之時,也正是國內理順油價的最佳時機。

  錢其連強調說,目前,國際油價有望持續回落在100美元/桶以下,而在80美元/桶的價位區間內,政府主管部門應該乘勢而上,梳理與市場發展相悖的法規政策,深化中國石油市場系列改革。

  從2008年開始,國內汽油與柴油的價差逐步拉開,價格間懸殊極易導致了柴油"批零倒挂",由此間接或直接引發接連不斷的"油荒"事件。統計數據顯示,去年4月,國三汽油與0#柴油價差達到865元,今年4月,國三汽油與0#柴油價差達到620元;目前價差已達845元。

  值得注意的是,每當柴油價格明顯低於汽油價格時,受追逐利益最大化的驅動,地方煉廠或煉油企業,都會適度或突然減少柴油生產。這一個不爭的事實,一直在影響成品油市場的正常運作。

  依據多年的市場研究,錢其連建議價格主管部門,對定價政策進一步完善,把汽油與柴油的價格差控制在400元內,由此調動煉油企業積極性,避免再度上演開工不足,根治一些利益集團連年訴說煉油虧損的頑癥。

  在2010年,國家石油儲備體系首次向民營企業開放。當時有6家企業最終獲准參與國家石油儲備,其總庫容能力為150萬立方米,相當於大連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庫容的一半。此後,國家石油儲備中心受到來自各層面的施壓,兩年過去並未再出現新動作。

  既能增強國家石油儲備能力,又能拓寬民營油企發展空間,"藏油於民"理應成為國家石油戰略的重要方針。據江蘇石油化工商會提供的數據,江蘇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油庫有18家,其中25萬立方以上儲量的油庫共7家。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此前上書國家發改委,建議"依據國家石油儲備的整體佈局,可在每個地區,先優選2-3家企業加入國家石油戰略儲備行列,隨後根據需要逐年擴大。"

  利用國際油價下跌的時機,獲得低價的油氣資源,對中國石油儲備有益,對中國成品油市場也同樣有益。"放開原油成品油進口權,在操作層面上要有合理的實施細則,更要考慮有益於未來民營發展。"錢其連指出。

  根據有關機構建議,目前,煉油企業年生產達到700萬噸或800萬噸的煉油能力,且產品品質符合規定的標準,國家應給予一定的原油進口權;零售企業零售總額達到30萬噸以上,且有10座以上加油站經營網點的,國家應給予一定的成品油進口權。(周勇剛)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