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投資、經商有保障;人民幣替代美元結算,兩岸的錢自己賺;大陸民眾赴臺全年有望破200萬人次;兩岸經貿團體互設機構並挂牌運作……盤點2012年兩岸經貿往來,可謂穩中有進,喜憂並存。
喜在於:2012年世界整體經濟不景氣,兩岸經貿仍然穩中有進,取得新進展。
兩岸經貿合作的制度化和機制化取得重要進展。今年,兩岸簽訂《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海關合作協議》,繼續推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後續商談;簽訂《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兩岸金融合作獲得新突破。
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多個領域有進展。貿易方面,在臺灣整體貿易額下降的情況下(前11月臺出口降3.3%,進口降4.3%),兩岸貿易逆勢增長。前11月,兩岸貿易額達1520.6億美元,同比增長3.8%。
兩岸貿易結構日益優化,服務貿易獲新進展。從2000年到2012年,加工貿易佔兩岸貿易比重由最高的七成降低到53.3%。今年有8家臺灣會計師事務所獲得有效期1年的“臨時執行審計業務許可證”;有6家臺資銀行獲准經營大陸臺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
投資方面,兩岸雙向投資進一步增長。據大陸方面統計,前十月,大陸實際使用臺資23.3億美元;據臺灣的統計,前十月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項目116個,總投資額1.5億美元。
旅遊方面,前11個月,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總人數已超過180萬人次,同比增60.6%,約佔臺灣入境旅遊總人數的35%,全年有望突破200萬人次。
兩岸產業合作穩步推進,兩岸企業關係日益密切。產業合作方面,11月兩岸產業合作論壇首次在臺灣舉行,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近1年多來兩岸產業合作取得六方面積極成果:包括形成制度化合作機制;在技術、標準和品牌合作方面取得進展等。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經濟室主任朱磊認為,大陸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兩岸產業合作已經從過去簡單的垂直分工,向水準分工合作邁進。
兩岸企業關係日益密切,今年第四屆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吸引了逾500位企業家參與,成為兩岸重要交流平臺。兩岸企業家多次呼籲兩岸“深化合作、抱團取暖”。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大陸企業參股臺資企業也成為今年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