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深化兩岸經貿是打造幸福臺灣的關鍵

時間:2012-09-19 10:38   來源:台灣網

  華廣網18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的文章探討臺灣的“幸福指數”問題。文章指出,不可否認經濟狀況卻是影響民眾幸福感的重要社會因素。馬英九當局能否達成“幸福臺灣”願景,最根本的依託在於臺灣經濟的繁榮發展,要打造“幸福臺灣”,提高民眾“幸福指數”,借重兩岸經貿的深化發展是關鍵。馬英九當局應以更開放的心態傾力推進兩岸經濟深化合作,使之為“強化經濟成長動能”注入活力。

  全文摘編如下:

  今年以來,臺灣的“幸福指數”相關民調結果不斷出爐,有代表性的如3月29日由《遠見》雜誌民調中心公佈的臺灣首個“幸福感”調查;4月10日由臺灣“中華徵信所”公佈的臺灣“產業幸福指數”調查;9月10日公佈由臺灣經濟日報研究策劃、與南山人壽合作主辦的臺灣各縣市“幸福指數”民調等。

  這些民調雖針對性、著眼點不同,但卻反映出共同的一面:幸福感與財富多少、經濟所得沒有直接關聯,但不可否認經濟狀況卻是影響民眾幸福感的重要社會因素。如《遠見》雜誌調查結果顯示,在臺灣民眾心目中,最重要的幸福3大要素依序是個人身體健康、夫妻和伴侶間的情感、收入,至於會影響個人幸福感的社會因素,經濟問題高居首位佔78.7%,其他重要因素還包括居住問題、社會風氣、貧富差距和治安問題。而中華徵信所的“產業幸福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前10的幸福產業幾乎都是有一定的成長力道和獲利表現好的產業,如不動產業、金融業、鋼鐵業、汽車買賣業和運輸倉儲業等。所調查的30個大產業中,有29個產業同指工作薪資是影響產業幸福感的首要方面,而升遷機會則是統計檢定結果中,對幸福感最不具影響力的方面。表明臺灣產業經理人更注重自我實現及物質生活改善。

  誠然,後工業化的臺灣社會,民眾的生活相對富足,對幸福的感受可以更超脫經濟狀況的影響而追求更綜合價值評估上的“幸福感”(對應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的較高層次),但經濟形勢的惡化所導致的“痛苦指數”升高,卻勢必對幸福感造成衝擊。痛苦指數(Misery Index)是由經濟學家ArthurOkun提出的,是把失業率和通貨膨脹水準簡單加總而得出的經濟指標,用以量化民眾對生活狀況不滿的程度。無疑,高失業率和高通脹水準將導致經濟和社會損失。事實上,由於世界經濟形勢惡化,臺灣作為外向度高的經濟體經濟形勢堪憂,失業率和物價雙漲,導致“痛苦指數”不斷升高。據臺當局“主計處”公佈的數據,6月臺灣痛苦指數為5.98,7月已達6.77,創2年4個月來新高。

  臺灣“幸福指數”民調之所以層出不窮,主要是與馬英九提出的“幸福臺灣”施政理唸有關。馬英九在“520就職”演講中提出“打造幸福臺灣”,作為其未來4年的施政目標。事實上,早在“黃金十年”規劃中,馬英九就提出通過落實“活力經濟”、“公義社會”、“廉能當局”、“優質文教”、“永續環境”、“全面建設”、“和平兩岸”及“友善國際”八項願景,引領臺灣走向正確方向,“建構一個自信、開放、幸福的臺灣”。在“520”就職演說中,馬英九重申“幸福臺灣”願景,並提出以“強化經濟成長動能”、“創造就業與落實社會公義”、“打造低碳綠能環境”、“厚植文化實力”以及“積極培育延攬人才”作為5大支柱,全面提升臺灣的全球競爭力,努力讓臺灣在其連任的4年內“脫胎換骨、邁向幸福”。此外,馬英九還曾在多數場合強調“執政”當局不應只拼競爭力,而“要讓民眾有幸福感”,並敦促臺灣當局有關部門研擬具有臺灣特色的民眾幸福指數,並要求予以每年公佈。

  雖然“幸福感”是民眾對於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及地位的綜合感受,但筆者認為,馬英九當局能否達成“幸福臺灣”願景,使民眾“有感幸福”,最根本的依託還是在於臺灣經濟的繁榮發展,即馬英九所謂“強化經濟成長動能”。

  然而,綜觀形勢,馬英九“幸福臺灣”的前景不容樂觀。首先,國際經濟大環境不利,嚴重制約臺灣經濟的發展,使得臺灣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增強,“幸福臺灣”變數增加,前景不容樂觀。其次,臺灣經濟自身結構性問題積重難返,難以在短期內突破發展瓶頸。臺灣經濟在20世紀後半葉抓住世界經濟調整的契機,快速實現了幾次關鍵性的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但也在此進程中累積了很多結構性問題,表現為製造業空洞化與出口導向產品單一化、服務業對經濟的拉動有限且發展空間受限、高科技產業以代工模式為主而自我創新能力不足等,這些結構性問題隨著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深化發展,日益成為臺灣經濟新一輪轉型升級的制約瓶頸。臺灣經濟要重現繁榮,必須對這些結構性問題進行有效治理。這些結構性問題積重難返,短期內不易解決。這是馬英九實現“幸福臺灣”願景的重要障礙。再次,島內藍綠惡鬥的政治格局對馬英九推動“幸福臺灣”形成掣肘。長期以來,島內藍綠之間為了反對而反對,特別是利用民粹的意識形態進行攻擊,使執政黨無法專心經濟發展。島內的這種政治內耗一直存在,民進黨等反對黨的拖累和糾纏對於馬英九當局推動經濟發展、實現“幸福臺灣”是極為不利的。

  馬英九要打造“幸福臺灣”,提高民眾“幸福指數”,借重兩岸經貿的深化發展是關鍵。ECFA的簽署、生效開啟了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進程,早收清單的啟動落實對於兩岸經貿、對臺灣經濟的促進效應已開始顯現。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同步實施,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深化發展的新機遇,兩岸經濟互動轉型、產業深化合作的前景可期,但轉化為現實還需要假以時日。就此而論,馬英九當局應以更開放的心態傾力推進兩岸經濟深化合作,使之為“強化經濟成長動能”注入活力。(石正方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副教授)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