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大陸經濟轉型 臺灣業界沒理由坐失良機

時間:2012-11-23 09: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2日電 臺灣《工商時報》22日刊出社論說,中共十八大落幕,不論經濟轉型為擴大內需,或要建立“美麗新中國”,轉變帶來機會自然也蘊含商機,臺商和臺灣企業界沒有理由坐視錯失這樣的機遇。

  文章摘編如下:

  胡錦濤在剛落幕的中共十八大會議報告中,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是“美麗中國”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共全代會的報告中,意謂著今後的大陸將由過去追求GDP高速成長的“經濟中國”轉型為“美麗中國”、“生態中國”。也代表著在面對大陸生活水準不斷提升後,人民對環境品質、健康水準關注度越來越高,因而顯示從“求溫飽”到“盼環保”,從“謀生計”到“要生態”的轉變趨勢之下,中共官方所做出的“有感”政策回應。

  官方在未來5年將加大力度投注于環境污染的治理,這樣的轉變趨勢不只將受到全球關注環境議題的國家和國際團體的歡迎,同時無疑也將帶來龐大的商機。

  擴而言之,環境污染治理其實只是大陸要朝“美麗中國”轉型的一個環節。綜觀大陸“美麗中國”概念的內容,除污水治理之外,同時也包括節能環保、新能源的開發與推廣,以及新能源交通運輸產業的研發產制等,每一個環節領域都蘊含了龐大的市場商機。臺灣有從過去一味追求經濟成長卻付出慘重的環境、社會代價,到這些年來致力朝“生態臺灣”、“美麗臺灣”轉型的經驗。因而如何扮演經驗分享、相互合作、共創環境生態與市場商機雙贏的關鍵角色,自然是對相關業者,以及相關主管部門乃至於民間相關專業社團的考驗試煉。

  以廣義的經濟產業層面而言,具體的調整轉型方向就是要從過去專注于擴大出口外貿成為“世界工廠”,在“十二五”期間調整為也要兼顧擴大內需,成為“世界市場”。而根據大陸商務部在“十八大”期間所做的報告,在“十二五”期間,將優先推動的六項擴大內需措施,即包括擴大安全消費、做好綠色消費、提高服務消費,建立品牌消費、培養網路消費和提倡信用消費。

  檢視這六大擴充內需措施,每一項其實都有其針對性,自然也要有相應的基礎建設配套,以提供新內需消費市場的成長茁壯。又譬如要做好綠色消費,則除了要推廣資源回收及低碳產品,當然環境污染的整治更是前提要件,才能桴鼓相應的以做好綠色消費來成就“美麗中國”、“生態中國”的目標。

  此外,如培養網路消費與提倡信用消費,著眼的是擴大運用網路等新興科技,讓各地不因地處偏遠而錯失享有優質便捷商品服務的機會。而要落實這樣的內需消費新型態,未來5年加速實現“三網配合”,乃成為其前提要件,自然也蘊含了無限的商機。

  擴大內需消費,不只在滿足既有消費者,自然也要開發新的、潛在的消費者。在“提高服務消費”這部分,指涉到的就包括提供更好的老人照顧服務,顯示大陸面對人口結構老化的逼人形勢,已在未雨綢繆的規劃如何對這些向來相對被忽視的潛在消費者既提供服務也開發商機。

  中共十八大落幕,不論經濟轉型為擴大內需,或要建立“美麗新中國”,轉變帶來機會自然也蘊含商機,臺商和臺灣企業界沒有理由坐視錯失這樣的機遇。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