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累計批准臺商投資1333項 共51.72億美元

時間:2011-04-22 10:13   來源:人民日報

  “2年=50年”,這是臺泥集團在廣西貴港市寫下的等式。2006年開工建設,2008年投產並實現年產900萬噸水泥,相當於臺泥在臺灣的總產能。“在廣西幹兩年,等於在臺灣50年。”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說。

  近年來,桂臺經貿交流合作漸入佳境。截至目前,廣西全區累計批准臺商投資1333項,合同臺資額51.72億美元。“近年來,廣西引進臺資總額穩居西部省區前列,承接臺資轉移投資增幅更躍居全國前列。”廣西壯族自治區臺辦主任劉侃說,“臺灣已成廣西引進外來資金的主要來源地。廣西也日漸成為臺資轉移新的目的地。”

  廣西漸成臺資西移的理想區域

  近年來桂臺高層交往密切。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將於4月23日率廣西代表團赴臺,展開為期8天的桂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之旅。2010年7月,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率團訪台,足跡遍及島內18個縣市、89個鄉鎮。2009年5月,馬飚曾率大型代表團赴臺灣成功舉辦兩岸產業高峰會議——2009年桂臺經貿合作論壇。

  4月18日,記者在臺泥貴港項目白沙碼頭看到,一排塔形水泥庫矗立西江江畔。水泥、熟料等產品經封裝後由運輸船舶運往珠三角。該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37億元,去年銷售水泥、熟料達770萬噸,實現產值8.7億元。今年,臺泥還將追加投資1.5億元,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除了臺泥,富士康、統一、康師傅、旺旺、冠捷等一大批知名臺企也紛紛搶灘廣西。

  廣西投資促進局局長楊靜華認為,過去20多年,臺商對大陸的投資大部分集中在東南沿海省份。隨著區域經濟競爭白熱化,臺資正從生產成本較高的東部向生產成本較低的西部地區轉移。臺資西移趨勢將愈發明顯。“面向粵港澳、背靠大西南、聯通東南亞,區位優勢獨特的廣西,憑藉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成本優勢,無疑將成為承接臺資西移的理想區域。”廣西社科聯主席龐漢生說。

  南寧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周世進已在廣西發展10餘年,事業不斷壯大。“眼下,越來越多的臺商將投資重點轉向廣西。因為搶灘廣西,不僅可開拓廣西市場,更可透過廣西佈局廣闊的東盟和大西南市場。”周世進說。致力打造廣西最大鞋業生產基地的臺資企業興萊鞋業,在靈山縣打造的生產基地已經投產,今年將形成300萬雙的生產能力。興萊鞋業還在博白、北流、興業等縣布點,明年將形成1000萬雙的生產規模。“這裡人力資源豐富,生產要素成本低,地方政府服務好。”來自臺灣的廠區主管洪裕信表示。

  全面營造臺企發展“暖環境”

  桂臺農業合作也全面展開。廣西和臺灣先後簽署農業人員培訓、遠洋漁業和養殖廢物處理等方面的5個合作備忘錄;在茶葉深加工、休閒農場開發合作、現代農業創業園建設、農業機械化等領域達成10多項合作意向;在蘭花等花卉產業上簽訂10個合作項目,僅與臺灣花卉企業簽署的合作項目就達21個,合同投資總額逾12億元。

  楊靜華分析,目前臺資入桂正呈現兩大態勢:大企業、大項目明顯增加,規模聚集效應開始顯現;投資領域由點到面持續拓展,由過去相對單一的製造業,拓展至旅遊、商貿物流、房地產、服務業等業態。“廣西北部灣經濟發展方興未艾。隨著ECFA的簽署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所形成的疊加效應,桂臺經貿合作將向縱深發展,攜手開拓世界市場。”劉侃說。

  為吸引臺資入桂,廣西營造臺企發展“暖環境”。目前,廣西各級各有關部門已相繼出臺《關於扶持臺資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優惠政策措施,讓臺資企業“進得來、留得住,有產出、有回報”。此外,自治區臺辦還會同有關市臺辦協調國家開發銀行,向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桂臺(賀州)客家文化旅遊合作示範區等涉臺經濟園區貸款4億元。(記者 龐革平 謝振華)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