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廣州8月11日電(記者羅艾樺、邱遠祥)今日上午,廣州市委市政府在增城市隆重舉行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儀式,標誌著廣東增城工業園區正式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列。
至此,廣州在東邊同時擁有了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南邊擁有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國惟一一個擁有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城市。
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廣州市政協主席林元和出席儀式活動。在增城開發區掛牌儀式上,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作了重要講話,廣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書記、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徐志彪致詞。市領導淩偉憲、陳如桂、謝寶懷,市各區市及有關職能部門領導,增城市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活動。活動由增城市委副書記、市長葉牛平主持。
2010年3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同意廣東增城工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工業園區由“省隊”一舉晉陞為“國家隊”,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廣東省第五家,也是廣東省首家落戶縣級市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增城位於珠三角黃金走廊,緊連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莞市、深圳市,工商業發達,具有“多城輻射效應”,發展空間大,前景好,是廣州東部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實施“東進”戰略的重點區域。近年來,增城市深化三大主體功能區建設、實施公園化戰略、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果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探索出“以人為本、科學主導、市場運作、統籌城鄉”的科學發展“增城模式”。2008年,增城市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聯繫點,緊緊圍繞李長春同志“努力把聯繫點辦成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示範點”的重要指示精神,紮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努力創建高水準的全國科學發展示範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喜人。2009年,增城市實現生產總值57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4.3%;每人平均生產總值69193元,增長13.22%;財政總收入117.37億元,增長14.5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1.66億元,增長18.36%。今年上半年,繼續呈現強勁的發展活力和發展後勁,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4%、18.46%、28.91%和22.89%。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增城由1999年的第58位躍升至2009年的第9位,比原計劃提前兩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10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8年領跑全省68個縣市,先後榮獲“聯合國和諧城市提名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和諧之城”和“中國全面小康10大示範市”等稱號。如今的增城,已經從昔日的珠三角小城,成長為日益開放、發展迅猛、充滿活力、潛力巨大的現代化生態衛星城,並開始向建設廣州東部“現代產業新區”和“生態宜居新城”的目標邁進。
作為增城市三大主體功能區中南部重點開發新型工業化區的核心區域,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於1988年,2006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級為省級開發區,2010年3月喜獲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躋身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列。
據介紹,近年來,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先進製造業立區、高新技術產業強區、現代服務業旺區”的發展思路,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與工業文明良性融合的科學發展之路,初步形成以汽車產業為主導,多元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產業格局,基礎配套設施日益完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率連年翻番,凸顯產業集聚和輻射效應,綜合經濟實力在廣東省69家省級開發區中名列前茅,成為廣東省新興的產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地區承接新一輪生產要素重組、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載體。
2010年是廣東省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進入“四年大發展”階段的第一年,是廣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舉辦第16屆亞運會的關鍵一年,也是增城創建高水準全國科學發展示範市、建設“現代產業新區”和“生態宜居新城”的重要一年。在這一重要歷史節點上誕生的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
廣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書記,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徐志彪表示,將牢牢把握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位優勢,主動融入大廣州和珠三角,充分發揮增城的空間優勢、環境優勢和後發優勢,與周邊的廣州開發區、中新知識城互補互動、錯位發展,為廣州實施“東進”戰略貢獻全力。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後,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服務業,力爭用3-5年時間,建設成為高端產業集聚、科技創新活躍、綜合環境優越、體制機制高效、社會和諧文明、具有相當國際競爭力的國家一流開發區,真正成為全國科學發展示範區、轉型發展的先導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同時,開發區將緊緊把握新一輪產業轉移和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趨勢,瞄準電子資訊、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加強招商引資,吸引生產力骨幹項目落戶,著力提升產業高端化、集約化水準,大力推進宜居城鄉建設,努力發展成為廣州新興產業集聚地、廣州東部宜居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