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有形之手”平息菜價“漲”聲

時間:2010-11-16 12:14   來源:解放日報

  “蒜你狠”、“豆你玩”、“蘋什麼”、“姜你軍”……眼下全國各地,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蔬菜價格一片漲聲,對此,地方政府如何作為?記者採訪了解到,長三角各地政府相關部門紛紛拿出實招,如給低收入群體發放補貼、開展蔬菜成本調查等……專家表示,平穩物價的長效機制,須以宏觀的貨幣政策和微觀的補貼、限價政策相輔相成。

  物價補貼:欲與CPI賽跑

  為確保中低收入人群最基本生活不受影響,蘇浙兩省已啟動物價補貼聯動機制。杭州市物價局商品價格處任處長透露,今年1—10月份,杭州兩項補貼,即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補貼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品價格浮動補貼已發放2億多元。

  據介紹,杭州市統計局每月編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 (COLI)”,COLI的趨勢與CPI一致,但在統計中適度減少了高檔耐用消費品,同時增加食品類日常生活用品的權重,因此COLI的漲幅會大於CPI。只要COLI連續3個月達到或超過3%時,杭州財政部門就會按季度向杭州3萬餘低收入居民發放臨時價格補貼。任處長說,按目前COLI指數,今年三季度杭州將對低收入居民按當年低保金的18%發放補貼,每人能拿到近80元。

  江蘇三季度平均物價上漲4.2%。這幾天,江蘇省民政廳正緊急部署困難家庭臨時生活補助的發放。民政廳社會救助處楊處長介紹,該補助從2005年開始實施,去年開始從按“年”發放改為按“季度”發放,以突出實效性,當季度平均物價上漲達到或超過3%時,就按照當地城鄉低保標準的25%發放補貼。

  對此做法,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徐逢賢認為,這一舉措短時間內將會收到效果,但只能作為臨時性措施。加快居民分配製度改革才是關鍵。對於低收入群體來說,應對通脹最好的途徑和保障就是增加收入,政府應確保他們的收入與物價上漲和通脹保持同步,減少貧富差距。

  成本調查:為平衡菜價作準備

  杜絕壟斷和炒作,政府“限價令”不啻為一道應急閘門。最近,江蘇宣佈將開始蔬菜成本調查,調查設施番茄、設施黃瓜、露地大白菜、青菜等14個品種的蔬菜。據江蘇省物價局成本分局副局長王光華透露,此次調查的目的,就是要掌握蔬菜生產的成本和收益情況,最後與蔬菜價格監測一起,就可以完善對“菜地到菜籃子”的全過程監控體系,為政府調控或平衡菜價提供最實際準確的決策依據。他舉例說:“如果知道了每個農產品,農民的成本、收益和其賣掉的價格,又監測到最終的百姓購買價,那麼中間是不是有正常差價,或者有炒作的水分或者跡象,就很容易查出來。所以這個調查對於打擊囤積行為或者政府採取適當的平衡干預措施是有用的。”據悉,農戶如果配合調查,還將獲得政府一定的補貼。

  據悉,江蘇此次調查是按照國家發改委建設“菜籃子”價格與成本長期監控應急反應機制的要求展開調查,全國都要開展。浙江省也已宣佈,從明年起,將在全省範圍內調查蔬菜成本。此前,浙江省已對杭州、寧波兩市的蔬菜成本進行了調查,明年調查範圍將要覆蓋全省所有的蔬菜主產區,這些主產區的蔬菜面積佔全省的5成以上。調查的每一種蔬菜,都將選擇9家農戶作為調查樣本,全年跟蹤種菜成本,得出的價格數據,不僅要上報國家發改委,還要向社會公佈。

  市場升級:配送效率可挖潛

  不可否認,菜價上漲,除了壟斷和炒作因素,當前許多城市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減少導致地產蔬菜供應不足,大量依賴外菜。同時,物流專業化程度較低導致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要從根本上遏制菜價不斷上漲的勢頭,就必須雙管齊下。據了解,在確保地產蔬菜保有量上,各地都有新舉措,如上海市政府就和各區縣簽定了“軍令狀”,規定蔬菜種植面積不得低於市政府確定的最低保有量面積,同時綠葉菜種植面積不得少於蔬菜面積的1/3。

  在配送效率上也大有潛力可挖。溫州市農業局副局長周輝告訴記者:“目前大量的農產品物流企業仍然只是單純的運輸企業,真正基於資訊技術、供應鏈整合的現代農產品物流企業還沒有產生,很多農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都是自己搞運輸,大大制約了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建設。”在溫州,諸如豐籃農產品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第三方農產品物流企業應運而生。豐籃公司董事長張福龍說,他們是將服務環節從農產品的種植、加工中剝離出來,儘量做到專業化和產業化。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配送效率高了,運輸成本低了,農產品的價格也就下來了。

  作為特色農業大省,浙江開始在物流體系建設的另外一個核心節點上下功夫。在蕭山,一座總佔地1500畝,設計年交易量為300萬噸的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浙江新農都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正在加緊建設中。(記者 李曄 朱晨 楊健 吳長亮)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