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發行探索中長期貸款破解支農資金瓶頸

時間:2010-02-22 16:09   來源:經濟參考網

  ■由於貸款契合了當前各地統籌城鄉,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的方向,解決了政府建設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受到了各級地方政府的普遍歡迎。

  ■農發行的中長期貸款不僅帶動了新農村建設,還有效緩解了農村金融“失血”的問題,起到了引導城市資金回流農村,反哺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目前在貸款的投放中,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需要政策進一步支援。

  農村公共事業欠賬多,農業發展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弱,農業農村金融失血多,這是困擾“三農”問題解決的突出矛盾。農發行安徽省分行立足其“建設新農村的銀行”定位,探索實施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通過與政府合作,給予農村基礎設施、公共事業等農村民生建設信貸支援,僅去年一年就投放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130億,創農發行全國分行之最。不僅有效地緩解了農業農村領域資金投入不足的矛盾,而且為更多的社會資金回流農村起到了引導示範作用。

  一年凈投130億 貸款體量創全國分行之最

  金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安慶市大龍山鎮小有名氣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經營農作物種子、蔬菜、花卉為主。過去由於農作物基地位於偏遠鄉村、道路交通不暢,產品運輸時間長,品質經常得不到保證,成了制約企業提升競爭力的一道“硬傷”。

  2009年,在農發行安徽省分行3億元信貸資金的支援下,大龍山鎮建成了新農村路網項目,土石道路變成了瀝青通途,不僅企業產品的運輸時間大大縮短,很快銷售到市場,而且因為品質提升價格提高,農民拿到手中的“真金白銀”也比過去增加了不少。

  像大龍山鎮新農村路網這樣獲得農發行資金支援的農村公共事業近年來在安徽越來越多。從2007年開始,農發行安徽省分行在發展傳統糧棉油信貸業務的同時,積極探索擴大支農領域。針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欠賬太多,缺錢投入等問題,立足自身政策性銀行的定位,探索面向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的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

  農發行安徽省分行副行長韓毅介紹,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是農發行著力拓展的非經營性項目貸款,實行“政府推薦項目、農發行獨立審貸”的銀政合作模式。以符合國家支農政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的非經營性項目為業務發展重點,通過與市級政府融資平臺合作,擇優支援縣級政府主導的項目,實現銀政全面合作。

  在貸款項目選擇上,向農村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民生項目”傾斜。一是向涉及農田水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業生態和農村飲水、農村路網電網資訊網等大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傾斜。二是對農村公共事業等重大民生工程,如貧困農民保障住房、農村道路及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等項目進行優先支援。三是對全省“三治”類項目,即治水、治污、土地整治等政府重點關注、具有重大支農效果的非經營性項目進行重點支援。在貸款利率上,實行基準利率不上浮,並採取信用貸款的方式,最大限度減少政府的利息負擔。

  由於貸款契合了當前各地統籌城鄉,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的方向,解決了政府建設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受到了各級地方政府的普遍歡迎。中長期貸款推出以來,需求強烈,投放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2009年,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體量發展較快,截至2009年末,中長期貸款餘額達到180余億元,比年初增加近130億元,是前兩幾年中長期貸款總量的2倍多,增量居全國各省級分行之首。目前,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餘額已經佔到該行商業性貸款餘額總量的七成以上。

  解農村“民生”之渴 撬動統籌城鄉金融支點

  “農發行作為定位為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性銀行,支農惠農是農發行必須履行的職責,關鍵在於如何真正在農村落地生根,讓支農資金真正惠及千家萬戶。”農發行安徽省分行行長周良偉認為,探索實施支農中長期貸款便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採訪中,不少基層幹部告訴記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事業建設滯後,是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突出問題。儘管近年來,國家相繼提出建設新農村和統籌城鄉發展,但地方財力有限,在建設這些項目時往往“力不從心”,普遍面臨著財力不足的窘境。農發行適時推出的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已經成為撬動當前統籌城鄉發展有力的金融支點。

  位於合肥城郊的肥東縣,近年來城鎮建設發展較快,農村發展卻相對滯後,特別是農村居民點,由於缺乏統一規劃,不僅點多面廣、佔地面積大,而且農村房屋結構差,基礎設施不配套,一些村莊內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為此,該縣從2009年開始結合農村土地整治實施“百村規劃”新農村建設。眾興鄉華光村便是納入百村規劃的示範點。

  通過實行集中居住,縮村讓地,全村共增加耕地802畝,其中約700畝置換到縣城用於彌補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不足,打通了統籌城鄉建設用地的通道。最終實際節約土地達100畝。在項目區建設中,通過引入農發行貸款支援,當地高標準規劃了兩處居民集中安置點,安置點內的居民樓房分別為具有徽派特色和傳統農村風情的別墅式建築,區內的購物中心、衛生院、敬老院以及生活污水處理等公共設施配套齊全,並實現了水、電、路、電信“四通”。

  周良偉認為,光華村是農發行中長期貸款支援新農村建設的典型例證。通過貸款投放的帶動,有效地解決了工業化、城鎮化“缺地”、新農村建設“缺錢”、耕地保護“缺動力”、城鄉統籌“缺抓手”等一系列問題,對統籌城鄉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據了解,2009年,農發行安徽省分行共支援包括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改造項目、農業生態環境建設項目、農民集中住房改造等共計76個農村“民生”項目。通過農田水利項目改善土地灌溉面積500余萬畝,增加蓄水84萬立方米,解決了近105萬農民的飲水問題。其中,土地整治項目共復墾土地面積1.57萬畝,新增有效耕地面積1萬餘畝,安置農民超過1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農發行的中長期貸款不僅帶動了新農村建設,還有效緩解了農村金融“失血”的問題,起到了引導城市資金回流農村,反哺新農村建設的作用。據了解,去年農發行吸引來自其他商業銀行的同業存款餘額達100多億元,較上年增加60億元,佔到了其中長期貸款投放的近一半。為更多社會資金回流農村起到了引導示範作用。

  持續發展面臨困難尷尬 亟待政策助力“走得更遠”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針對2009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公共事業投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政策,農發行安徽省分行還將繼續加大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投放的規模。但是,目前在這項貸款的投放中,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需要政策進一步支援。

  一是完善農發行支援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機制還有待完善。周良偉表示,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拓展農發行支農領域,大力開展用於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政策性信貸業務”。但是國家目前對農發行的貨幣和財稅政策等,還沒有完全體現出這類業務的政策屬性,希望國家有關方面能從資金來源、稅收優惠、利益補償等多方面完善相關機制。

  此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典型的公益性、非競爭性項目,難以依靠自身經營收益實現資金平衡,宜繼續採取政府主導、實體承貸、政策性銀行信貸支援的運作模式,但在地方政府的風險化解機制方面也有待完善。

  據介紹,目前農發行支援的非經營性項目的信貸資金還款來源是地方財政補貼,因此,地方政府宜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根據自身可支配財力和區域發展情況,合理確定政府性投資項目推進速度和項目額度,在自身可承受範圍內合理負債,確保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

  同時建議設立政府償債基金,可以通過政府每年預算安排一部分,土地出讓金拿一部分,國有資產運營中拿一部分的辦法,籌措一筆資金建立償債備用專戶,通過建立這種風險化解機制,有效解決可能產生信貸風險,從而使這項惠及多方的銀政合作模式走得更遠。

  二是中長期貸款操作面臨政策與現實衝突的尷尬。負責中長期信貸業務的農發行安徽省分行客戶三處負責人谷錫生說,銀監會發佈的《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貸款數額超過500萬元的,貸款受託支付方式為實貸實付。這一政策對確保信貸資金按規定用途支付使用並投向經濟實體具有積極意義。但從目前農發行中長期貸款的發放看,操作起來很困難。由於農業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項目的特殊性,放款與支付難以做到同步。

  一方面,大部分項目融資和用款不是一個主體,一般都是政府融資平臺一次融資(貸款)然後匯劃給項目建設單位使用;另一方面部分項目建設期在2-3年,而且資金支付大部分是零散和小額的工程款、農民拆遷補償或材料款等,因此,很難採取集中委託支付方式,做到貸款與支付同步。這也使得農發行在貸款實際操作中面臨著兩難的尷尬:尊重現實則可能出現違規的風險;按規定辦事,貸款幾乎不可能發放。目前各級分行在操作中只能將貸款分解成500萬元以下,根據企業實際需要分量發放,但也面臨著信貸計劃安排和資金調度難以銜接的問題。

  為此,谷錫生建議國家有關方面能否針對農發行貸款對象的特殊情況,適當調整政策要求,對非經營性項目除了採購大型設備以外,採取自主支付的方式。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