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帶領華大基因研究團隊承擔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中國部分”的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原院長汪建,11日在此間表示,希望在福建構建海峽兩岸研究基地,就農業、基因工程、健康等領域開展兩岸合作。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是致力於公益性研究的事業單位,建立了大規模基因組測序、高性能生物資訊處理、基因與健康、高通量蛋白質組學等技術平臺,在全球各基因組中心中位居第三。汪建帶領的華大基因研究團隊,曾承擔人類基因組計劃的“中國部分”,2007年完成繪製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2008年完成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2010年,由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聯合創建的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完成了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的深度序列測定和解讀工作。
當天,他出席了小菜蛾基因組破譯的發佈會。是次,由福建農林大學尤民生教授主持,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國康橋大學等多家單位參與的小菜蛾基因組研究項目,向全世界首次公佈了鱗翅目昆蟲原始類型基因組。
汪建認為,福建與臺灣“一水相連”,舉辦很強的優勢,在福建構建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海峽兩岸研究基地,將進一步整合兩岸研究以及市場資源,推動兩岸生物、醫藥、基因工程以及農業等方面合作全面推進。
汪建說,福建擁有諸如尤民生等一批農業、生物等相關領域一流專家,與臺灣學界交流廣泛,已具備建構海峽兩岸研究基地的條件。
他表示,在全球各基因組中心中位居第三的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願意參與到海峽兩岸研究基地的建設中來,推動兩岸生物、醫藥、基因工程以及農業等方面全面合作。 (龍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