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慘烈保一 臺灣經濟最壞時刻還沒過去

時間:2012-11-30 10: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30日電 臺灣《聯合報》今日刊出社論,針對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的“保1”作戰作出分析,認為在低迷就業、景氣不振的情況下,臺灣經濟的最壞時刻“還沒過去”。並指出,當局應警惕經濟上所面臨的挑戰,想擺脫“貧血式成長”,就萬不可松了戒心。

  全文摘編如下:

  2012年進入尾聲,原本充滿復蘇契機的一年,卻因一連串的“意外”而走調,經濟成長率連“保1”都竟成了岌岌可危的最卑微渴求。然而,即使成功“保1”,最壞時刻仍然沒有完全過去,當局絲毫不能鬆懈。

  “主計總處”上周發佈最新經濟預測,將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微幅上修到1.13%,如無重大意外,應可保住“1”字頭,難堪的連續下修“九降風”或將就此止步。更重要的是,“主計總處”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可拉高到3.15%,主因是近期美國、大陸的景氣復蘇能見度提高,加上科技新品的上市腳步加速,可望帶動臺灣出口、投資回溫,因而也由此做出“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的結論。然而,此言不只偏離現今島內百業慘澹經營的景況,再對照“主計總處”今年不太光彩的預測紀錄,實在不具說服力。

  就以失業率而言,原以為已安度社會新鮮人大量求職的季節性失業高峰,理應回降的10月失業率卻反向走高,幅度雖不大,卻已脫離常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導致的失業人數大增,而且是連4個月上升,顯示如茂德科技等大量解雇事件正化為冷酷的數字向社會示警:這些均不是單一事件。隨著景氣惡化及年關迫近,原想以拖待變但撐不下去、終被迫裁員的企業可能愈來愈多,失業率能否安度這個年關,仍是未知數。

  從經濟活動的發展順序而言,失業率被視為落後景氣表現的指標,也就是說,景氣即使已觸底回升,這種迴圈性失業想要好轉,也是2、3個月以後、甚至更久的事。如今又到了年度交替之際,不只企業汰弱留強,受雇者也重覓良木,故而勞動市場進入、退出頻繁,摩擦性失業也將出現。

  再者,“行政院”推動4年的“促進就業方案”將於今年底到期,多項為促進就業而提供的工資補貼即將取消,與其關聯的工作就算不會全部撤減,也可能部分消除。如此一來,失業情勢不免會更加險峻。失業問題對任何地區而言都是最優先的政策課題,其衝擊的不只是經濟層面的所得與消費,更會傷害社會和諧與安定。准此而言,最壞時刻當然還沒過去。

  尤其,“主計總處”官員最近才以“貧血式成長”形容臺灣經濟成長遲滯、動能不足的現象,“保1”只是形式上保住了成長局面,實質上抵銷不了物價上漲率,更不足以促進就業、增加消費及安居樂業。雖然續了命,但活得並不好,隨時可能因一個意外事件的突擊而陷入衰退。此外,語出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的“貧血式成長”,原是要強調世界經濟復蘇的歷程將十分緩慢,代表臺灣經濟想要迎接堅實的復蘇,將是一場長期戰,既須強健自身體質,也須應戰國際變局。

  其中,強健自身體質的努力,可操之在己,目前擬就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吸引臺商回臺投資方案,以及即將公佈的自由經濟示範區計劃等,都有可觀之處。但當局施政最怕只有計劃及方案,一來人事更疊、後繼無力,二來自陷框架、缺乏彈性,最終留下的仍是空談泛議。也正因如此,臺灣才會年年高喊拼經濟,卻喊到陷入貧血式成長的不堪境地。

  當局此時說最壞時機已過,固是為了穩定民心,卻萬不可松了戒心。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