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智慧製造為先導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要素是資訊,最終方向是智慧化
傳統的發展經濟學認為,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存在一個產業體系中三次產業依次主導的高級化過程,現代產業結構往往表現為現代服務業主導、佔比可達70%的產業結構。但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背景下,工業化和資訊化深度融合,三次產業邊界日趨模糊,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現代產業體系的內涵正在發生變化,統計意義的三次產業結構數量比例關係越來越難以度量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程度。隨著資訊技術的突破發展、資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備,資訊(數據)逐步成為社會生產活動的獨立投入產出要素,對社會經濟運作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
也就是說,資訊(數據)要素成為了產業體系的核心現代要素,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程度將主要表現為資訊(數據)作為核心投入對各傳統產業的改造程度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程度,度量的經濟指標主要體現在由於資訊(數據)要素投入而導致的產業邊際效率改善和勞動生產率提升的程度。隨著資訊(數據)要素的不斷投入,在電腦、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技術的支援下,現代產業體系正沿著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發展主線演進,最終方向是智慧化,並將進一步支援整個社會向智慧化方向轉型。
現代產業體系的先導產業不是電子商務,而是智慧製造
要構建以智慧化為方向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必須首先從戰略方向上明確哪個產業是先導產業,進而在先導產業帶動下,推進整個產業體系的現代化。
雖然我國得益於規模超大、需求多樣的國內市場,近年來電子商務率先取得跨越式發展,但現代產業體系的先導產業不是電子商務,而是智慧製造。
智慧製造可以理解為依靠數據和軟體等核心要素投入,以物聯網為支撐,實現從設計製造、使用維修、回收利用全生命週期的高效化、綠色化、社會化、個性化製造過程,包括智慧產品、智慧生產、智慧服務和智慧回收等內容。
智慧製造之所以成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先導產業,至少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伴隨著晶片技術的突破發展、網際網路設施的發展完善、感測器價廉量大的供給、先進製造技術不斷創新,智慧製造作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先導正在迅速發展,成為現代產業體系中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另一方面,製造業可以為其他產業提供通用技術手段,既是技術創新的需求方,也是技術創新的供給方,現代產業體系創新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製造業的發展。智慧製造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支援和帶動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物流和智慧家居等各個領域的智慧化發展,滿足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智慧化、個性化需求。沒有智慧製造的支撐,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也將成為空中樓閣。正因如此,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美國提出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都把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智慧製造也是《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中國製造強國建設的關鍵。未來的製造強國一定是一個智慧製造強國。
以智慧製造為先導,推進現代產業新體系的構建和優化
智慧製造能加快資訊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轉型升級,促進具有更高生產率的現代產業體系的形成。為此,我國應調整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由強調增長導向的規模比例關係向強調效率導向的產業融合和產業品質能力提升轉變。
我國已步入工業化後期,綜合國力已居世界前列,但製造業大而不強,智慧化發展相對落後,總體處於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和資訊化並存的階段,不同地區、行業和企業的智慧化發展水準差異較大。因此,我國的智慧製造發展戰略,既要符合國情,又要充分考慮國際競爭環境和智慧製造發展趨勢。
此外,“母工廠”是日本製造企業集團在其本土設置的技術水準和管理水準最高的工廠,承擔著開發試製、技術支援、先進製造技術應用和滿足高端市場需求的功能,是國外子公司依託的國內技術創新種子基地,我國應借鑒這一做法,培育智慧製造的現代核心工廠。(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