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成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17-10-31 08:4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我們黨是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理論上十分成熟並且不斷發展的偉大政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作為黨的最高領導機關,在推動黨的事業發展和黨的理論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在理論建設上作出重要貢獻。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成就,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

  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

  黨的十九大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這次大會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發展變化,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對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成就,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這一重大理論成就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黨的十八大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歷史起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有效應對國際國內諸多風險和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深層次、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這個過程中,習近平同志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以巨大政治勇氣和強烈歷史擔當,圍繞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攻堅克難,全面開創新局面,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因為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核心、全黨核心的堅強領導,是因為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黨和國家面向未來最重要的任務,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時代條件。一部十九大報告,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詮釋和充分體現,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極富原創性、經典性、源泉性的強國論、戰略論、人民論,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這部報告進一步指明瞭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黨的旗幟上,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就是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這個主題,是對鄧小平理論的主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題、科學發展觀的主題的繼承、發展、深化和昇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它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這一科學理論體系,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涵,是根據新時代新征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闡述的“八個明確”:一是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並且豐富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涵;二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三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發展和主要經驗;四是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體制制度保障;五是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法治保障和治理方式;六是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石;七是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外部條件;八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習近平同志闡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堅持”,這是對改革開放近40年和黨的十八大以來5年經驗的深入總結,也是對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的深度整合和昇華,具有長遠指導意義。

  總起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回答了我們黨在新時代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黨的生機活力首先是思想理論上的生機活力,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首先是思想理論上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把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境界、新水準,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準,是我們黨在新時代充滿生機活力、具有強大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生動表現和根本標誌。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

  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黨的理論創新、理論建設和理論指導的過程包括從實踐上升為理論和從理論再回到實踐這樣兩個緊密聯繫、相互作用的能動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後,擺在全黨面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務,就是要下大功夫、花大氣力切實抓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工作。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中之重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思想靈魂。全黨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精神實質、重大意義和歷史地位,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八個明確”,牢牢把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四條堅持”,認真組織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教育和學習培訓。各級黨委要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重中之重和中心環節,用理論武裝工作統領領導班子建設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每個時代都會面臨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新問題,回答和解決這些新問題必然產生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新理論和新實踐。時代推動實踐,實踐呼喚理論,理論又引導和推動時代和實踐前進。這就是時代、實踐和理論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辯證法。中國共產黨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黨。我們黨歷來靠馬克思主義真理吃飯,理論優勢始終是我們黨的核心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求我們黨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有更高的理論自覺,更加重視理論創新和理論建設,更加重視全黨理論素養的提高。只要我們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我們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就能大大提高,從而更好擔負起新時代賦予我們黨的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崇高使命。

  (作者李洪峰 為上海黨的建設研究院院長、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原組長)

《 人民日報 》( 2017年10月31日 07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