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家手筆:深入探尋現代化建設路徑

2017-12-11 09:3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當前,我們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在這樣的關鍵期,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路徑。這裡談三點思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經濟發達地區可率先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為我國整體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探路。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然有先有後。經濟發達地區會提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有條件也有必要率先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從發達地區自身看,在已實現較高水準工業化、城鎮化的基礎上,迫切需要加大力度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從全國看,我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從局部現代化走向全國現代化,有必要由發達地區先行探路、積累經驗,並通過發揮其帶動和示範作用,促進全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更加通暢。同時,發達地區率先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還可以更好幫扶欠發達地區。

  不同地區的現代化建設路徑應因地制宜,不應千篇一律。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資源稟賦、地理環境、文化傳統、產業結構存在很大差異,所呈現的現代化狀態也會有所不同。從世界範圍看,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呈現出不同的經濟特點。比如,在國內生產總值構成中,有的國家工業所佔比重較大,有的國家服務業所佔比重較大,有的國家農業所佔比重較大,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建成現代化國家。這表明,一方面,我國各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應因地制宜,不同地區不能盲目攀比、簡單模倣,而應實事求是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現代化路徑和模式;另一方面,各地現代化建設的重點也不一樣。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指標如城鎮化率、服務業比重等,是總體指標,不可能同等分解到各個地區,也不能要求各個地區達到同樣標準。比如,從國家層面來說,應適當降低農業所佔比重、提高服務業所佔比重;但對有的地區來說,則可能更適合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

  現代化進程也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應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對現代化建設作出整體規劃。現代化建設有一個空間尺度問題,既要有國家層面的規劃,也要有區域層面的規劃。但在實踐中,不少地方在規劃發展時存在一個誤區,就是不考慮發展的大尺度空間,而只考慮自己一個市甚至一個縣,關起門來做規劃。也有的地區把發展指標層層分解到縣及鄉鎮。這樣的做法,既不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也不符合現代化建設規律。雖然我國不同地區所呈現的現代化狀態會有所不同,但各地推進現代化的空間尺度不能是一市一縣這麼小。即使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也不可能獨自實現現代化。因為現代化區域包含中心和週邊,僅僅有中心的現代化而沒有週邊的現代化,中心的現代化也不可能長久。中心城市的現代化建設需要週邊地區分工協作,從而降低成本,形成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同時,中心城市對週邊地區還有輻射效應、擴散效應,能夠帶動週邊地區共同發展。包括中心和週邊的區域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又會從整體上成為中心,帶動更大範圍的發展。因此,現代化的進程也是打破地區分割、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

  (作者為南京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