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堅持和完善收入分配製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2018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展示了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在民生建設和社會發展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個新時代收入分配改革的主基調,從提高勞動者收入水準、共用發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視角,為收入分配改革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
新時代收入分配改革須堅持效率與公平辯證統一。從學理邏輯和政策實踐看,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始終是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問題。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按照“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再分配強調公平”的主導原則,我國逐步建立起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收入分配製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過程中,這一制度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勞動者和生產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推動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改善了社會民生和公共服務。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收入分配矛盾逐漸凸顯。宏觀層面,主要表現為勞動者報酬、社會保障、民生和公共服務水準、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在整體上與經濟和社會財富增長不相匹配。中觀和微觀層面,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部門之間以及居民個體之間的收入差距較為明顯。自十八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改革思路,到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其核心內涵,就是在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下,將效率和公平原則貫穿于收入分配各環節,實現初次分配效率原則的公平性與再分配公平原則的效率性辯證統一。
所謂初次分配效率原則的公平性,就是要在初次分配強調效率原則的同時,更加注重市場競爭的機會公平與過程公平,從而提升分配的整體效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應該凸顯制度的優越性,使勞動者和要素所有者在初次分配領域獲得公平的競爭機會與公平的競爭環境。改革的著力點即在於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增強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主要包括:以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為抓手,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治基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著力打破市場競爭面臨的行政性壟斷壁壘;以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建設為抓手,破解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瓶頸;負面清單與正向激勵相結合,懲治違法所得,保護合法所得。所謂再分配公平原則的效率性,就是要在再分配強調公平原則的同時,更加注重政府調節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提升分配的整體公平。再分配領域的政府調節,無外乎收和支兩種機制、兩條渠道。目前看,政府收支調節的科學性、有效性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其著力點主要在於:以稅負公平為基點,通過稅制改革,更科學地設置稅種、稅率,當務之急是個人所得稅和企業增值稅改革有實質性推進;以政府職能改革為切入點,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收費,提高非稅收入透明度;以民生、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為重點,優化政府支出結構和規模。
我們相信,基於公正平等競爭前提的初次分配效率將是更有助於激發各要素所有者活力的高效率;基於科學效率前提的再分配公平將是財力約束條件下更有利於民生福祉、社會和諧的真公平。我們期待著,一個更加高效、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凝聚起舉國上下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共識,早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作者:廣西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從單一價值鏈到複合價值鏈:區域協調的機制創新與模式構建研究”(批准號16BJL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