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次長安街讀書會:堅持底線思維,防範金融風險
2017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維護金融安全,要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礎上,著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科學防範風險,強化安全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金融業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又強調,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3月17日長安街讀書會聯合團中央“青年之聲”學習者服務聯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辦,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中閱促委)、中國青年網、“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承辦,共同發起了第三十次長安街讀書會暨“堅持底線思維,防範金融風險”集體讀書學習活動。本次活動圍繞《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一書,特邀本書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等作為活動嘉賓,從書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共同講述堅持底線思維和防範金融風險。本次讀書會由國家發改委趙靜主持。
李揚:堅持底線思維,正確認識金融風險
談到如何認識金融風險,李揚給現場讀者提供了兩個分析思路:
第一條思路可以概括為“三個結構失衡”,這是由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首次闡述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目前我國的金融風險可以從結構失衡角度加以分析認識。首先是實體經濟結構失衡。金融體系是依附實體經濟存在的,金融風險之所以愈演愈烈,首先就是因為實體經濟持續下行,經營風險日趨顯著。一旦實體經濟不掙錢了,利潤下降了,虧損面增大了,它們的舉債就會加大金融風險。第二個失衡是金融體系內部失衡。四十年來,我國金融體系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豐富,發展十分顯著,然而,幾十年來我們建立的金融體系是與經濟高速增長、大規模工業化、城市化不斷推進以及經濟全球化相適應的,如今,這些都發生了變化,致使原本蘊含在金融體系中的結構性矛盾開始凸顯,主要表現為期限失衡、權益失衡以及市場基礎失衡等。第三個失衡是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迴圈不暢,這是在前兩個失衡基礎之上進一步產生的失衡。我國金融體系的市場結構、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準還不適應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要求,諸多矛盾和問題仍然突出,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融不能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李揚強調,以上三個失衡的概括是非常科學的表述,全面把握這三個方面,我們對金融風險的認識以及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方略就不會走偏方向。
第二條思路是從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既相互獨立、又彼此連接的關係中去認識,這是一般的金融學教科書的思路。這條思路確認我們所面對的經濟社會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由“實體世界”和“金融世界”兩個部分有機組成。一個側面,我們有由勞動、資本、土地、技術、人口以及管理等“真實”因素構成的實際經濟世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供給側,另一側面,我們則有由貨幣的供求、資金的流動、金融市場、利率匯率等構成的“饑不能食、寒不能衣”的金融世界。這兩個側面各有自己的運作規律,同時又相互關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金融風險就是在這兩個側面彼此發生關係的過程中出現不契合、不配套、不協調、不同步等問題時造成的。
張曉晶:堅持底線思維,用自己的數據來講真實的中國故事
張曉晶回顧了編制《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的過程及心得體會,他談到,當時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特別是主權債務危機,使得國家資產負債表的作用一下子凸顯出來,所以2011年中國社科院國家資產負債表課題組正式成立。在編制《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過程中,整個團隊不斷擴大。他表示,通過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數據,我們能從資產的角度說清我們有多大風險,並且知道我們具備怎樣的能力來應對這樣的風險。其重大意義還在於,這項研究讓我們在國際上建立起了自己的話語權,我們用自己的數據來講真實的中國故事,國際主流也認可我們的數據,這是對我們研究價值的最好體現。
關於如何評價中國的財富分佈張曉晶指出,第一是從風險角度看。政府部門擁有大量凈資產是國家能力的重要體現,政府掌握財富越多越能夠應對各種危機導致的風險。第二是從效率角度看。政府掌握太多的資源,導致配置效率有所不足。鋻於國有企業股權是政府凈資產的重要構成,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僵屍國企的退出應是優化配置政府資產的題中應有之義;長遠看,中國需要盤活和重置政府存量資產,這包括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創新配置方式,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等。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只有把掌握的這麼多的財富更有效地利用起來,我們未來的發展才會更有後勁。
趙劍英:該系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趙劍英指出,《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的出版是恰逢其時的。趙劍英介紹,李揚院長領銜的團隊是國內較早研究,並唯一堅持編制和發佈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數據的團隊,其提供的數據成為分析研判國家能力、財富構成與債務風險的權威依據。“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系列目前一共出版3本,《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是繼2013年和2015年之後出版的第三本。三次公開發表國家資產負債表,一次比一次做的紮實、深入,全面。從已有的成果發佈來看,“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系列獲得了2015年首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和全國第五屆軟科技優秀成果獎。該系列圖書在海外同樣受到歡迎,斯布林格國際出版公司翻譯了英文版,在國際上的引用也很高。
眾說紛紜:堅持底線思維,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在眾說紛紜環節,來自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的孫家希、中國鐵建的荀照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丁立江、工業和資訊化部的歐昌勝、北京市豐台區發改委的賀一莎等讀書會成員,分別就分稅制問題、在投資過程中如何規避隱性風險、如何科學地配製管理地方債務、怎樣認識定向降準、怎樣看待房產稅等問題與臺上嘉賓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並且一致認為在防範金融風險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性。
進入新時代,我國在金融領域面臨著更加艱巨的風險與挑戰。本次讀書會通過對《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8》一書的學習研討,大家進一步認識到要維護金融安全須堅持底線思維,提高科學防範金融風險能力。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以書會友,學思平治,相約長安街讀書會。(連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