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付芳: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經濟穩健發展

2020-01-02 13:0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並且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這為我們做好2020年經濟工作、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指明瞭方向。

  應該看到,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為政、分散用力。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

  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同時,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對此,我們需立足於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就是為了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一系列改革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經濟持續穩健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政府職能轉變成效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降低準入門檻,削減和下放部分行政審批事項,減少了政府對市場的過多干預,提高了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能力和水準。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規範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力地保障和支援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並對經濟體制其他方面的改革起到了引領作用。

  國有企業改革漸顯成效。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承擔著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近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突破口,改革範圍覆蓋了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改革內容包括對國有企業進行分類改革、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推動監管職能轉變、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佈局優化調整,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推動高品質發展亦將產生深遠影響。

  金融體制改革取得進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發展,金融制度效率得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逐漸增加。普惠金融、金融扶貧、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小微金融等得到了發展。網際網路、數字化的快速發展,為金融服務大眾提供了更多路徑,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

  財稅體制改革成就斐然。我國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深化稅制改革、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2019年,我國還出臺了有史以來力度最大、規模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有效減輕了企業成本負擔,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深化改革需要攻堅克難

  現實地看,我們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取得不小進展,但實現深化改革目標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一是政府、市場的邊界不夠清晰。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越來越嚮往和期盼,對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和行政管理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政府而言,哪些該管,哪些不該管,該管多少,都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如果不能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需要進行調整,將使經濟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也會影響到政府實現行政效能最大化。

  二是現代產權制度有待健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我們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使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就需要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權益。如果產權保護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就會在較大程度上抑制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

  三是金融業發展還存在短板。當前,我國金融業存在金融機構大而不強、金融創新不足、金融監管滯後、金融穩定性不足、金融結構不夠優化、金融開放力度不足、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同時,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亦有待提高。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著力點

  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要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注重各項改革協調配合,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高品質發展凝聚更強大的動力。

  第一,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我們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從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行政權責的配置與劃分要緊跟時代潮流,滿足人民的需要。切實提高整體行政效能,調整行政權責關係,優化政府職能與組織結構。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

  第二,加快國有企業改革,促進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推進產權保護和要素市場化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資本佈局優化調整,走高品質發展之路。支援民營企業改革,破除制約民營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為其營造良好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積極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與此同時,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增加多元化供給主體,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引入競爭中性原則,使市場更加活躍,促進國企與民企共同發展。

  第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擴大高水準金融開放。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金融服務功能,防範金融風險,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充分釋放市場的活力,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地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推動高水準金融開放與合作。

  第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完善財稅體制,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及收入劃分改革,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健全地方稅體系,完善稅制結構,加強稅收法治建設。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推動減稅降費政策持續發揮效應。加強財政收入管理,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積極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是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責任編輯:全志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