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大家手筆: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
隨著資訊社會不斷發展,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等發生深刻變化,新興媒體影響越來越大。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等不斷發展,資訊與人的關係更加多元的大背景下,加強輿論引導需要深入研究全媒體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
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不是從一張白紙開始構圖、施工,而是要對現有傳播體系進行更新、迭代,將其改造成適應新的傳播環境、遵循新興媒體傳播規律的新型傳播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媒體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具體部署。下好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先手棋,不僅鞏固了主流媒體作為傳統新聞輿論重鎮的地位,還推動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向網路空間延伸。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又一戰略佈局,旨在打造基層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社區資訊樞紐。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學習時對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作出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為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內容建設是根本。內容建設搞不好,全媒體傳播體系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就無從談起。這就需要大量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能為用戶提供獨特價值的專業優質內容。在優質內容生產方面,傳統媒體擁有專業化的采編人才隊伍、權威的資訊渠道、規範的采編流程,具備較強資訊採集核實、分析解讀、深度報道能力。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要通過媒體融合發展把傳統媒體的這個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行專業化的新聞生產,打造優質新聞產品。全媒體傳播體系框架中的內容生產應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內容建設,在思想觀念多樣化的複雜形勢中凸顯主流價值,有效引導輿論。
先進技術是支撐。技術是傳媒的引擎。沒有技術支撐,內容就難以快速、有效、精準抵達用戶。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需要建立新的技術支撐體系。《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將技術建設和內容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斷提高技術研發水準,以新技術引領媒體融合發展、驅動媒體轉型升級”。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原有技術支撐體系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傳播需求,必須建立新的技術支撐體系。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需要用新技術武裝媒體。媒體應跟上技術發展步伐,依託演算法推薦、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物聯網、5G等新技術,發展移動客戶端、手機網站等應用新業態,不斷培植和強化技術基因,為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提供有力技術保障。
管理創新是保障。管理創新不僅涉及宏觀層面,也涉及微觀層面。隨著媒介技術日新月異發展,媒體迭代週期日益縮短。這就要求媒體管理不斷創新、以變應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各級宣傳管理部門要改革創新管理機制,配套落實政策措施,推動媒體融合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從宏觀層面看,需要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臺、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係,不能搞“一刀切”,這樣才能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從微觀層面看,各家媒體應創新管理,不斷優化內部組織結構,打破采編部門相互分割、自成一體的局面。
(作者為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新聞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03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