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有的放矢: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2020-08-05 09:4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作為長江上游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重慶市在保障三峽庫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大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切實強化上游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為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指明瞭方向。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為切實強化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擔起上游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重慶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方針,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管住水、護好岸,以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在實踐中,聚焦“四屏三帶多點”生態格局,全面推行河長制,啟動林長制試點工作,深入推進主要支流和不達標河流的監測“體檢”工作,全面開展河道“清四亂”和污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整治,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為長江生態環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科學規劃實踐路徑。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帶,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生物、濕地等多個方面,構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需要全面把握、統籌謀劃。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要科學把握和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推動生態系統功能整體性提升。重慶市按照“一島、兩江、三谷、四山”總體佈局,充分考慮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發展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不斷增強生態系統迴圈能力。組織實施“三線一單”,抓好三峽庫區後續工作,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加強地質災害綜合防治,促進長江上游重慶段發揮好水土資源“固定器”、環境污染“過濾器”、江河流量“調蓄器”、生態風險“緩衝器”等作用。通過建設長江經濟帶三峽庫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創建長江經濟帶(重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綠色含量,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提供堅強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離不開科學、健全和管長遠、管根本的制度機製作保障。重慶市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努力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制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年度任務推進方案,修訂《重慶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推進制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保護機制,開展環境信用評價,完善市級公共信用平臺建設,健全環境信用資訊共用機制。大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力度,立足水面、水中、水下以及沿岸生態系統,全方位、立體化推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不斷邁上新臺階。

  (作者為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5日 0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