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灣區揚帆正當時

2021-04-23 09:38: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

  灣區揚帆正當時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葉志衛 羅實宜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發展規劃綱要的引領推動下,三地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創新資源加快集聚,開放共用水準不斷提升,吸引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創業、發展、圓夢,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大灣區發展,如今乘風破浪,揚帆正當時。

  軟硬聯通,生機勃勃

  4月20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在海南博鰲舉行。大灣區的發展成為今年論壇關注的熱點之一。“未來大灣區的發展肯定不止是拼船出海,應該是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在博鰲論壇“城市群帶動發展: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分論壇中,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如此表示。正如林鄭月娥所言,如今珠江兩岸生機盎然,灣區發展行穩致遠。同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大灣區大未來”採訪活動提到,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到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大灣區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廣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3萬家,比2017年增加近2萬家。

  數據佐證,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三地民眾生活更加充實,充分展現出“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勃勃生機。

  基礎設施“硬聯通”提速,如有力的羽翼,助推大灣區振翅高飛。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後,聯通大灣區的另外一個重大基礎設施深中通道,加速推進建設。

  4月20日,深中通道第9節沉管下沉施工。沉管隧道由33個標準管節“搭積木”般連接而成,如今已完成超過四分之一。“深中通道建成後將實現廣州、深圳、中山三地海上交通互聯,中山到深圳的行車時間將由90分鐘縮短至30分鐘。”深中通道副總設計師陳越介紹說。高端人才、創新資源等要素跨地區流動的“軟聯通”,如今更加暢通,帶來開放共用水準提升。比如,廣東支援港澳科研機構參與廣東重大科技計劃,累計跨境撥付財政科研資金1.5億元;

  全面實施大灣區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引進近9000名境外創新人才;通過簡化研發用品跨境使用進出口手續,廣東向港澳開放1萬多臺大型科學儀器。位於東莞松山湖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鋰電池、可燃冰、磁性材料等前沿研究,都必須使用散裂中子源。“我們註冊用戶超2000戶,支撐了400多項研究課題,來自大灣區的約佔25%,港澳用戶約佔10%。大灣區的科技工作者共用資源,共同解決科技創新‘卡脖子’難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研究部副主任梁天驕說。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4月20日,在廣州,鐘南山院士寄語港澳年輕人。他說,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地區,是很多年輕人逐夢的地方,希望港澳年輕人在這樣好的發展平臺上,取得發展。“我慕名而來,沒想到收穫巨大。”香港人雒曉彬則這樣說。雒曉彬來大灣區推廣無塑化產品,沒想到在深圳參加比賽,拿到了30萬元的創業獎勵,深圳還幫公司對接了好幾家投資公司,達成意向投資。他毫不猶豫入駐了位於福田區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快速取得發展。大灣區各城市推出的人才政策,全面加速了人才流動,推動彼此融入灣區、共建灣區、共用灣區進程。例如,深圳推出《關於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的若干措施》,從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條措施。深圳前海自貿片區內的來畫科技,成立5年多以來累計融資5億元,估值約36億元。目前,深圳團隊120人,港籍同事33人,佔比30%,他們一起同創業同發展,一起打電競看直播。“我們都喜歡二次元,彼此交流無隔閡。我很欣賞香港青年的國際視野,我們的香港設計師相容西方元素和中國傳統文化設計出的作品,獲得很多人的喜愛。”來畫科技創始人魏博毫不掩飾他對香港同事的喜愛,認為這是“雙贏”的選擇。“我走過世界上許多地方,覺得還是祖國好,人才多、地方大、環境優。大灣區政策非常好,吸引我來到這裡投資。”在惠州市惠陽區,伯恩光學創始人楊建文這樣說。楊建文的兒子楊俊建也跟隨父親來到大灣區發展,“這裡的發展前景和機遇非常好,我領略到了內地城市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強大實力,我相信這是我實現理想的好地方。”大灣區,也是雲洲智慧創始人張雲飛、生長和實現理想的地方。張雲飛是成長于深圳的80後,2010年,他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後,帶著最新科研成果來到珠海創業。11年後的今天,雲洲智慧已擁有世界一流的無人船艇研發及產業化團隊,獲得420多項的核心專利,佔全球在無人艇領域核心專利總數的21.7%,填補了國內無人船這一領域長期的空白。張雲飛感慨地說:“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搭乘了經濟特區的東風。如今,又能與大灣區共同發展。”

  核心引擎,全域融合

  作為大灣區核心引擎,深圳努力體現“大的樣子”、展現“強的水準”,不斷“強身增肌”,加快與港澳地區全域融合。全域融合中,前海、河套是“先行啟動區”。在前海,一系列圍繞金融現代服務業的大膽試驗正有序推進:便利港澳投資者開辦企業的“深港通註冊易”“深澳通註冊易”,從前海試點向全市推廣;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進制度整合創新出臺若干措施,去年推出加強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等90項制度創新成果。位於福田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享有“一河兩岸”的區位優勢,是粵港澳大灣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臺,如今正則圍繞科技體制機制的創新不斷突破:對接國際先進科研規則,深港科創的“政策包”,在科研項目管理、基礎研究、轉化孵化、人才引進等方面提出24條舉措;提出選題徵集制、團隊揭榜制、定期評估制、項目經理制等科研管理6大創新機制,等等。火熱的創業環境,吸引了大批香港青年跨過深圳河追逐夢想。何耀威便是其中一員,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粵港澳青年創業創新工場,他創辦了舒糖訊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發血糖智慧穿戴項目。“深圳積累了大量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氣氛濃厚,供應鏈、產業鏈、技術資源完備,可以最快把研究從實驗變為商業化的產品。”目前,舒糖訊息科技已經進行了四輪融資,公司發展蒸蒸日上。

  與此同時,深圳注重在促進跨境貿易流通領域等方面進一步簡政放權,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縮短通關時間,疏通體制及政策障礙,提升區域跨境貿易的聯動化和一體化。深圳蓮塘口岸,一輛輛跨境貨車有序地通關。該口岸目前已實現跨境車輛“一次停靠、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這是深圳首個採用‘一站式’通關模式的口岸,最快可在18秒內通關。”深圳市口岸辦陸路處副處長吳軍介紹。一系列基礎設施的聯通也加快開工。比如,推進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深圳開工建設機場第三跑道,開通澳門、香港跨境直升機服務;深惠城際、穗莞深城際等多條城軌規劃建設也按下“快進鍵”。深圳巴士集團副總經理、香港人馬正源,曾在英國和香港學習和工作,如今則在深圳工作。“我相信,大灣區將是未來中國最為澎湃的發展引擎。”這位大灣區融合的親歷者感嘆說。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