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其中,針對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加快構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準、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貫徹落實這一要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重要舉措。我們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教師隊伍責任重大。在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過程中,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還需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言傳身教,躬親示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援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重要指示要求,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價值先行,深入挖掘。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課程都有獨特的育人內容和方式,我們要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比如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課程,重在幫助學生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學、工學、醫學類專業課程,重在引導學生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與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培養相結合。做好“結合”文章,各專業院係、專業教師就能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中找到“角色”、幹出“特色”。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政”,更不是“為思政而思政”,而是在課程教學中有機融入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教育,努力促進二者之間水乳交融、渾然天成,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實際效果。為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首先,要在教學中強化育人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實現思想啟迪和價值引領;其次,要將課程思政資源和具體內容納入總體教學目標,並細化到每個教學環節、每一堂課;第三,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將課程思政要求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學過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事關人才培養品質的提升,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我們應心懷“國之大者”,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轉化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作者為武漢大學副校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