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因地制宜激發內生動力

2021-08-11 09:4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大水井鄉棠梨凹村內,不少攝影師奔著層巒疊嶂的“那色峰海”而來。美麗景色怡人,發展勢頭喜人,當地依託豐富文化旅遊資源和獨特區位優勢,致力打造具有苗寨特色的鄉村旅遊,為推進鄉村振興嘗試新路子。

  鄉村振興不可能一蹴而就,探索過程就是蹚路過程。起初,當地人都知道棠梨凹村適合發展旅遊,但家家副業搞養殖,成為發展旅遊的現實障礙。為此,當地幹部徵求群眾意見,在村子附近建設了養殖小區,村民也經歷了從不理解到理解、從勉強接受到支援的過程。經過發展對比,如今村民都成了發展旅遊的積極參與者,不少農戶開始投入鄉村旅遊事業,銷售特色小吃、土特產品,豐富了村莊旅遊業態,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不獨是棠梨凹村,許多地方的實踐表明,鄉村振興探新路,一個重要方面就在於因地制宜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因地制宜,首先要了解地方實際。筆者採訪發現,為實現鄉村振興,有些地方示範先行,搞起鄉村旅遊,卻出現“村村搞旅遊、戶戶做餐飲”現象,導致發展特色不明顯,難以取得良好效益。地理條件、資源稟賦是選擇發展路子的重要因素,如交通便捷的大理喜洲可以發展大眾旅遊,而位置偏僻的金平“蝴蝶谷”則要考慮做好“小眾旅遊”的文章。在羅平縣,魯布革布依族苗族鄉依託多依河、萬峰湖和民族文化資源,規劃旅遊業發展;板橋鎮則依託小黃姜產業發展商貿、冷鏈物流加工,延伸產業鏈,都有良好前景。不管是發展鄉村旅遊還是產業經濟,鄉村振興都需要立足實際做規劃、繪藍圖。

  激發內生動力,關鍵要掌握民意。在一些村莊,生產性道路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一定短板,政府給予了政策支援和資金投入。然而從長遠看,持續健康發展要在自身可為與有為上想辦法。規劃產業時,要多問問群眾意見,“這裡適不適合”;利益分配時,要多從農民角度想想,“他們願不願意”。民意中蘊藏著強大力量,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應該注重培育自我發展能力,最大限度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

  鄉村振興,還要更加重視市場力量。在脫貧攻堅中,不少地方瞄準了林果業,近兩年將陸續進入盛果期。為避免出現集中上市、價格下跌等風險,各地應未雨綢繆,根據市場行情、產業定位,既要拓寬銷路,也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更從容地應對來自市場的考驗。于群眾而言,擁抱市場是積累經驗的好機會,只有了解市場才能更好謀劃產業,只有掌握市場規律才能規避行情風險。在市場中念好“致富經”,更容易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彰顯群眾智慧,“要我振興”也能變為“我要振興”。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必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多措並舉,多向發力,充分激發群眾的動力、潛力與活力,我們一定能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作者為本報雲南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11日 07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