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務實之路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走務實之路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寫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開幕之際
◎本報記者 趙漢斌 李 禾
在一群來自北回歸線以南的野生亞洲象家族一次浪漫之旅的回顧影像中,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國。
10月11日下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雲南昆明拉開帷幕。
大象一路走來,和諧的畫面溫暖了全世界。這是中國和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的生動寫照。無論國籍、膚色、種族、語言,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最大的公約數。
在這裡,中國將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共同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進程。
此次大會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體現了國際社會重塑人與自然關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守護地球家園的美好願望。通過共同努力,推動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繪製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藍圖,到2050年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願景。
由於物種特別豐富,中國被列為世界上12個生物多樣性特豐國家之一。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中國持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取得新成效,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在持續增加。
中國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長江10年禁漁;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地1.18萬個,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8%;建立野生動植物救助繁育基地,東北虎、雪豹、藏羚羊、亞洲象、朱鹮有了良好的棲息之所,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恢復並且增長。中國“國寶”大熊貓也從“瀕危”降為“易危”等級。新近“圈粉”無數的野生亞洲象,群種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約180頭左右,增加到今天300多頭。
天南海北,珍稀野生動物、瀕危植物受到各族人民精心守護,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走出了一條生態治理、群眾增收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還踐行多邊主義,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實施了一大批生物多樣性合作項目,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
中國還大力支援貧困地區發展生態農業、林下經濟,帶動2000多萬農村人口增收脫貧,助力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強難度的減貧奇跡。同時,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挑戰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表示,中國一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強有力的支援者和貢獻者,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中國不僅自身積極履約,在過去幾年,也是公約和議定書核心預算的最大捐助國之一。
在昆明,各方將努力推動達成一個凝聚廣泛共識,既雄心勃勃又務實可行的框架,相向而行,致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大會的舉辦地雲南,地處全球公認的36個生物最豐富且備受威脅的陸地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核心區和交匯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眾多物種起源與分化中心。
雲南國土面積僅佔全國的4.1%,卻擁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各大類群生物物種數均接近或超過全國的50%。雲南在中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世界花園”的美譽。
(科技日報昆明10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