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綠色辦奧與生態城市建設

2022-01-29 09:2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時強調,要堅持綠色辦奧、共用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舉辦綠色奧運,體現了中國推動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承載著人類建設綠色家園的共同夢想。

  奧運會在城市舉辦,體現著城市的文明程度。同時,申辦、籌辦、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過程。自20世紀80年代始,國際奧會開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在《奧林匹克憲章》中將環境保護列為重要任務,並成立環境委員會,要求申辦城市必須具備環境優美的條件,這極大提升了申辦城市的環境保護意識。作為奧運會舉辦國,中國高度重視舉辦城市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並通過切實可行的措施實現了舉辦城市環境的顯著改善。比如,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宣傳綠色是一種理念、倡導綠色是一種行動、踐行綠色是一種生活方式,全方位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推動北京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自籌辦以來,將綠色、低碳、節能理念貫穿新建場館設計、規劃、建設全過程,構建低碳綠色交通體系,使用可再生能源保障賽事,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在城市生態環保方面亮點紛呈,贏得國際社會高度讚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既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實現城市生態化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綠色辦奧的理念與實踐,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我們應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借鑒綠色辦奧倡導的理念、設計的方案、制定的措施、積累的經驗,立足世情、國情、市情、民情,不斷提高城市生態宜居度,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和美好城市生活的需要。

  運用系統觀念。我國將綠色辦奧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堅持以系統觀念謀劃和開展各項工作。例如,無論是新建場館、場館改造,還是綠色賽區、海綿型賽區的打造,甚至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設計,都極為重視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把低碳化和零排放貫穿奧運會舉辦全過程各領域,厚植北京冬奧會的綠色底色。立足新發展階段,必須重視城市發展的複雜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艱巨性,以系統觀念引領生態城市建設。一方面,借鑒賽前、賽中、賽後的綠色辦奧經驗,加快構建全過程生態城市建設體制機制。既宣傳好生態文明理念,引導公眾重視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為生態城市建設贏得最廣泛理念認同,又要完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為城市生態化轉型發展提供強有力物質保障,還要提高生態城市治理水準,科學制定生態導向制度,強化制度執行,提高制度運作成效,以細心、耐心、巧心提高城市治理精細化水準。另一方面,借鑒立足實踐、因地制宜的綠色辦奧經驗,充分考慮城市發展的差異性,尊重城市發展歷史、傳承城市文化基因,建設各具風格、特色鮮明的生態城市群,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融入自然,注重發揮自然力量在生態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堅持人民本位。綠色辦奧倡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統一,其重要價值指向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生態化是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現實要求。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自籌辦以來,高度注重培養公眾環保低碳意識,通過上線低碳冬奧微信小程式,設立低碳賬戶、獎勵碳積分、建立低碳排行榜,鼓勵公眾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參與低碳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紮實推動綠色辦奧理念落地。高品質推動生態城市建設,應充分尊重人的主體地位,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方面,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統籌城市佈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合理規劃城市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建立高品質的城市生態系統和安全系統,提高人民群眾高品質城市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借鑒調動公眾積極性、倡導公眾參與的綠色辦奧經驗,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態城市生活新期待為目標,確保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城市生態化轉型的規劃、建設、運作、管理各環節,實現生態城市建設的宜業、宜居、宜樂、宜遊,通過厚植生態優勢,讓城市成為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的橋梁、實現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紐帶。

  秉持開放理念。奧運會是世界人民共同的體育盛會,是各國人民增進了解、溝通感情、表達美好理想期待的大舞臺。綠色辦奧,以舉辦奧運會為契機,向世界人民廣泛宣傳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倡導攜手共建美好綠色家園、實現全人類可持續發展。推進生態城市建設,應充分借鑒綠色辦奧蘊含的開放理念、世界胸懷和人類情懷,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和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一方面,建設符合國情、適應世情的生態城市群,將綠色奧運彰顯的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共生、國與國的攜手,嵌入生態城市建設的各領域各環節,著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使城市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另一方面,加強生態城市建設在綠色技術、綠色裝備、綠色服務、綠色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走出去,主動參與全球氣候和環境治理,使生態城市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和窗口,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者和引領者。

  (作者:王 妍,係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